悄悄变短的距离

■ 谭登坤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第一次去济南。去济南须先到聊城,再坐长途客车。那时候,我正在一所农中教书。要坐客车,需要步行五里地,到镇上。镇上有一个汽车站。其实,就是在路边上竖着一块木牌。等车的人,站在路边上,伸着脖子向远处张望,等一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的客车。鉴于一向等车之难,倒不如骑一辆自行车,直接到聊城汽车站,还省了七毛钱的车票钱。

在镇上的人看来,聊城很远,济南更远。去聊城不易,去济南更难。可是,父亲病了,乡里和县里都看不好。我决定陪着父亲到济南去。头一天晚上,母亲就蒸好了一锅馒头。第二天一早,天还亮着星星呢,我们便出发了。赶到聊城汽车站,坐上十点钟去济南的汽车。

二百多里地呢。狭窄的柏油路坑洼不平,正常的话,到济南也要四五个小时。正是旱季,黄河上的浮桥还在。汽车直接从浮桥上过去。可刚过了黄河大堤,汽车就抛锚了。司机戴着油腻腻的线手套,握着一把大扳手下去,钻到车底下敲敲打打。修了好久,汽车终于又开动起来。从汽车上下来,再找到医院,竟是黄昏了。这一趟济南之行,竟花了一整天的时间。因为父亲的病,也因为疲惫,或者还有对陌生之地的隔膜,我的第一次济南之行,又沉重,又慌乱。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第一次去牡丹江。

那时候,京九铁路刚刚开通。远在东北的大哥打电话来,说聊城也通火车了是吧。我说是啊。大哥十六岁闯关东,每次通信,都给我传递着东北大森林的邀请。现在,聊城也通上火车了,还等什么呢。我特意选了一个靠窗的位置。火车在铁路线上跑了三天。我在窗口望了三天。沿途,那些我早已耳熟能详的山川河流,一座一座大都市,一路呼啸着,扑面而来。我想起大哥给我讲述他闯东北的经历。当年,是由他的好友庆忠,用一辆自行车驮着他,先到禹城,再上火车。那时候到禹城,连一条像样的路也没有。两个少年,共一辆自行车,骑一百多里的土路,这件事,搁到现在的孩子,怕是连想也不敢想的。我跟大哥说,将来,要是火车也能跟飞机一样,再快一点儿,就好了。那到牡丹江,也像出门赶个集市一样,那就可以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我大哥说,太好了。

后来,以聊城为中间站的济邯铁路也通车了。从聊城到济南,到全国各地的高速公路也相继开通。那时候,我已调到城里的一所学校。单位组织教师去济南学习。我们多是一早出发,坐上火车,或是租一辆大巴,两个多小时,十点钟之前,已经坐到人家的教室里去听一堂课。感觉上,到济南的路,已经不像过去那么长了。

2013年,家里新添了一辆轿车。去济南就更方便了。到了周末,几位同伴相约,自驾出行,到济南的大明湖公园,或者到千佛山去爬山。也能当天跑回来。到济南的路越来越短了。

2023年里,最让聊城人激动的一件事,是济郑高铁的通车。高铁站还在建设当中的时候,我就偷偷地去看过。工地上,脚手架林立,起吊机、打桩机,各种运输车辆发出巨大的轰鸣,好像是也在回应着聊城人心里急切的期待。

再一次去,宏伟气派的高铁站已经巍然矗立。凯旋门似的大楼、宽敞的候车大厅已经整饰一新,准备迎接客人。一列待发的复兴号列车停在站台前,好像随时等待着号令。这条高铁的时速达到350公里,已经堪与飞机媲美了。坐高铁到济南,30分钟;到郑州,一个半小时。

我拨通大哥的电话。

聊城通高铁了。这一回,火车跑得真要跟飞机一样快了。从聊城到牡丹江,也就十个小时吧。

我大哥的耳朵有点背了。我嫂子在一旁接过话头去。

那可太好了!兄弟你来吧。你二侄子刚开了一个饭庄,我让他备下小鸡炖蘑菇。你下火车到家,保准菜还是热的。

2023-12-11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42739.html 1 悄悄变短的距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