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县:950支文艺志愿服务队足迹遍城乡
本报讯 (记者 苑莘) “平时和大家一起排练、演出,我们退休以后的生活丰富多彩。”12月4日中午,和暖的阳光下,莘县古云镇的金堤河大堤上,文艺志愿者张立新和同伴一起开始了当天的排练。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广场公园……莘县活跃着950支文艺志愿者队伍、12000余名骨干文艺志愿者,为城乡居民送去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莘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的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提高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的水平,将文艺志愿服务活动与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宣传党委中心工作、完善社会治理短板相结合,探索形成了以文艺丰富群众生活、凝聚发展合力、推进乡村善治的新路子。
“一个剧场唱全县”是莘县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而打造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项目。该县充分整合百姓大舞台、文明实践阵地等现有资源,建立了“大家乐”“燕塔书场”“我来唱你来听”等165个乡村剧场,根据群众身边的美德健康生活的素材,编排文艺节目60多个,通过县级剧场培训镇(街)剧场、镇(街)剧场培训村(社区)剧场,专家培训志愿者、志愿者培训群众的方式,先后开展了“艺起来乡村振兴”“喜迎二十大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培训进乡村”活动,在群众中进行广泛展演,培训带动群众10万多人,产生了良好的效应,有效促成了人人崇德向善、助人利他的社会风气。
如今,莘县已在全县90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部设立文艺志愿者活动室,使文艺志愿者变成了有身份、有舞台、有水平的“文艺轻骑兵”。成千上万名文艺志愿者将莘县农民带上舞台,成为农村文艺活动的主角,极大提高了城乡居民的获得感。王奉镇王奉集村村民白艳波已经从农村的一名普通妇女成长为万人广场舞大赛的“导演”,她和身边的姐妹们在农闲之余享受着文艺活动带来的快乐。
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也为莘县百万城乡居民带去了满满的正能量。“家风正,开百花,婆媳关系真不差。新时代新农村,倡树美德健康生活,共同富裕,靠你、靠我、靠大家。”古云镇文艺志愿者创作的河南坠子《婆婆学说普通话》让当地群众从中学到了很多。村民赵青莲颇有感触地说:“看了这个节目,我才明白,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让婆媳关系更和睦!”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莘县依托基层文化阵地,聚焦群众意愿喜好,立足地方文艺资源,以接地气的文艺作品,聚民心传党音,以“小切口”向身边群众解析“大道理”,用“小故事”反映干部群众为之奋斗的“大时代”,奏响了一曲时代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