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
■ 张颖
决定一座城市发展潜力的最大因素是什么?是资源、位置、交通还是产业布局?其实,真正决定一座城市发展上限的是人才。
治国安邦,人才为本。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各大城市纷纷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不断推动城市与人才的共同发展。这些城市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对一座城市而言,人才无疑是发展的重要根基,而海外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人才是其中的“明珠”。为持续做好全市海外留学人员引进工作,12月6日,2023年聊城市“青聊有约·留在聊城”海外高校线上引才活动周启动,聊城大学、聊城市人民医院、信发集团等75家企事业单位提供了200余个就业岗位,并通过政策推介、企业宣讲、岗位推介等形式,展现聊城创新创业良好发展环境。不仅如此,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持续升级人才引进政策,打造内容丰富、干货满满的“人才政策库”,持续为各类人才做好服务保障,吸引更多人才走进聊城、感知聊城、选择聊城。
新形势下,如何持续做好引才的大文章,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认真思考。
精准引才,城才相契,让人才成为赋能城市发展的强大支撑,是城市与人才共同发展的前提。当前,深圳、苏州等城市坚持“五湖四海”的招聘方针,面向全国乃至全球招聘,吸引了大量与城市发展相匹配的优秀人才。但也有部分城市囿于片面强调学历、证书、工作经验等硬性条件的惯性思维,忽视人才特征与城市发展方向的匹配度,导致引进人才用不上、干不好、留不住的尴尬局面。
人才高度决定着城市高度,人才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动能。纵观国内外大都市发展历程,凡是大量吸收人才的城市,必然形成人才集聚的“马太效应”,构建起一座城市长远发展的“基本盘”。在招才引智中要针对城市发展定位、产业优势、未来目标等,敢于突破条条框框,让各类人才为我所用,真正“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实现城市与人才间的同频共振。
热忱的服务、真挚的态度是城市留下人才的有效法宝。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具体体现为良好的用才环境、人才成长环境和留才环境,需要的是在人才服务环境建设、营造最优“生活圈”等方面推陈出新,助力人才成长。
城因人才兴,才因城而幸。城市与人才共同发展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城市要努力营造“近悦远来”的环境,人才也要努力融入城市,提升对城市的认同感,以自身的努力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城市与人才之间的良性互动,绝非一日之功,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让我们从每一件具体的实事做起,促进城市与人才的长期“双向奔赴”,进而构建起近悦远来、人人向往的人才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