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进”乡亲心中的荣誉村民

——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挂职莘县县委副书记鲍怀亮的帮扶故事

■ 本报记者 苑莘

12月13日一早,省派莘县大王寨镇东丈八村第一书记尹冬生打开微信朋友圈,眼前满是点赞提醒。这些点赞来自他的村民朋友们,是大家对他和“班长”鲍怀亮的挽留。

2021年10月,莘县省派第一书记的“班长”、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挂职莘县县委副书记鲍怀亮,和92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队队员以及来自7个省直部门(单位)的18位省派第一书记到莘县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用心用情干实事,成为村里的荣誉村民。“不管在哪里,我们将永远是帮扶村一支永不下线的帮扶队。”鲍怀亮说。

心贴心 和村民交朋友

尹冬生的微信好友中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村民,离不开“班长”给他的指点。“鲍书记说,你来自省农业银行,应该多关注农业、农村、农民,要和农民真正交上朋友。”

鲍怀亮和尹冬生一起钻进一座又一座大棚,和群众聊家常,倾听了村民的心里话,“大家普遍想扩大大棚种植面积,但苦于没有土地和资金”。找出问题后,在“班长”的支持和鼓励下,尹冬生为当地量身打造了惠农金融产品。他们为70多家大棚户提供低息贷款1200多万元,通过土地流转建设4座高标准冬暖式大棚租赁给群众。两年时间,东丈八村新建大棚36座,吸引27名在外务工人员返乡种大棚,带动周边村200多人在大棚内务工。

到莘县后,鲍怀亮带领工作队员利用半年时间走遍了24个镇(街)和878个村(社区)。推动了“大棚贷”金融服务、“强村贷”、金穗惠农通服务点等多项金融创新举措在当地落地,累计为周边群众完成授信2700余万元,帮助贷款村民节约利息支出200余万元。

撸袖子 为群众干实事

“说了算、定了干。”这是鲍怀亮始终坚持的理念。摸清了帮扶村存在的问题后,鲍怀亮针对不同情况制定了工作计划,随即带着18位第一书记撸起袖子、甩开膀子开始干。

鲍怀亮成了18个帮扶村的服务专员,奔波成了他的工作常态,每天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他主动靠上对接争取汇报,成功协助莘县争取国家级小麦制种大县、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省级现代农业强县等多个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和试点项目,累计争取各类补贴和奖励资金4.4亿元。

“只要是答应的,就一定要做到。”鲍怀亮的拼搏精神打动了群众和客商。团队9人次第一书记承诺践诺典型做法被山东省委组织部发文表扬推广,名列全省第一。先后洽谈落地了光伏发电,羊肚菌、中草药种植,蚯蚓养殖,服装加工等30余个效益好、接地气的特色产业项目。总投资9.2亿元的电化学储能项目顺利开工建设,一期发电已经并入国家电网;总投资30亿元的清洁能源发电项目成功签订框架协议。总投资3000万元的古城镇服装产业园顺利投产,带动了600余名妇女就近就业,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100余万元。

付真情 夯实战斗堡垒

“发展党员2名,转正预备党员7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名、后备人才3名。”这是第一书记韩晓真在莘县东街新村向“班长”鲍怀亮交出的党建成绩单。“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建强村党组织是我们在驻村期间的重点任务。”鲍怀亮说。

鲍怀亮充分发挥省直部门资源优势,推进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党建与帮扶村党建协同共建,推动支部组织生活常态化、规范化。积极推动党员干部开阔眼界,更新思路观念,提升工作能力,组织赴先进镇街的村庄现场观摩;主动邀请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农业专家进行授课指导,累计组织党员群众外出学习培训2300余人次。

鲍怀亮推动莘县建立了“百村结对共建”机制,88对村党支部结成发展对子,实行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办、人才联育、资源联用、产业联促、治理联抓,汇聚了乡村振兴基层合力。42个省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帮扶村总收入从2021年的765.87万元增加到2022年的1371.55万元,增收幅度达到79.08%。

“帮扶村始终是我们牵肠挂肚的地方,我将持续关注这片热土,永远把乡亲们放在心上,当好莘县乡村振兴中的‘荣誉村民’。”鲍怀亮说。

2023-12-19 ——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挂职莘县县委副书记鲍怀亮的帮扶故事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43141.html 1 “住进”乡亲心中的荣誉村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