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念好“四字经” 打造“强磁场”
我市全链条推动卫生健康人才发展
本报讯 (记者 岳耀军) “‘青年兴聊’工程实施以来,市卫生健康委围绕‘引、育、用、留’关键环节,扎实推进青年人才队伍建设,为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源头活水和战略支撑。”12月20日,在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蒋保印介绍聊城卫生健康部门推进“青年兴聊”工程的相关情况。
广开门路,精准引才。我市发起“聊医希望之旅”校园招聘行动,精准引进青年人才。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等13所高校建立人才联络站,并选配引才专员;开展“云聊就成”线上面试,举办“聊有未来 成就精彩”直播招聘,累计16.5万人观看;实行“送岗上门”,赴东北三省、重庆、兰州等地开展“组团式”招聘,与261名本科生、814名硕士、30名博士达成初步就业意向。对达成意向的,一对一服务,及时电话回访,邀请来聊考察,提供差旅费报销、青年驿站免费住宿等服务,市县共享见习岗位,打通青年人才引进最后“一公里”。
拓展思路,务实育才。我市推进校地融合,与聊城大学合作,谋划建设医科院校,补齐我市麻醉学、医学影像等急需紧缺专业短板,实现自我供血;出台《聊城市医疗卫生领域泰山系列人才工程五年发展规划》,鼓励优秀青年人才申报高层次荣誉;实施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十百千万强基固本”能力提升工程,利用3年时间,培育10名学科带头人、100名优秀管理干部、1000名高素质人才、10000名业务骨干,为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开辟新路,科学用才。我市设立“青年科研基金”,指导医院根据青年人才的具体科研需求和计划,成立科研工作组,配齐科研基金和科研团队,实行科研项目“揭榜挂帅”制,引导青年科研人员注重发明专利及临床诊疗项目的成果转化。敢于为堪重任者“开绿灯”,医疗卫生单位根据岗位需求,可直接面试招聘急需紧缺人才。举办“青听”交流活动,召开“智汇聊城 守护健康”青年人才座谈会,引导青年人才聚焦个人擅长领域,积极建言献策,量才而用,人事相宜,各展所长,为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照亮前路,诚意留才。我市以情感“留才”,完善“宜居、宜业、宜心”服务体系,用“店小二”服务精神,为青年人才提供更有温度的成长沃土。建立高层次人才生活补贴制度,发放“人才服务金卡”,配备服务专员,顶尖人才每月最多可获2万元生活补贴。制定《聊城市“青年兴聊”专项托育资金补助政策实施细则(试行)》,为市外来聊就业青年的3岁以下婴幼儿子女推荐优质托育服务机构,并给予每人每月300元、最长6个月的托育费过渡补助。以事业“留才”,优先推荐引进人才申报国家和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对成功立项单位给予5万—20万元的资金奖励和补助;对在聊工作期间获得国家或省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的,按照国家或省奖励额的同等标准再予以奖励;对成功申报省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的领军人才,给予50万—400万元资助,30万—50万元一次性购房补贴。以待遇“留才”,搭建青年人才“上升梯”,落实高层次人才职称“直通车”制度,确保高层次人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优先申报,完善激励机制、容错机制,让青年人才全身心投入创新创业创造,在聊城更有归属感、安全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