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小课堂 社会大课堂

——聊城一中打造全环境育人良好教育生态

■ 本报通讯员 赵丙秀

建立“123456”育人体系、画好家校共育同心圆、创设“修身”课程、树立以“和”为核心的“心育”理念……近年来,聊城一中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把思想政治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贯通,不断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机制,提高德育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23456”育人体系开新局。聊城一中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建立了“123456”的德育工作体系,即:围绕一个中心——立德树人;开展两项创新——德育方法、德育形式;完善三种机制——自我管理引导机制、多元评价激励机制、量化管理反馈机制;加强四项建设——德育队伍建设、德育制度建设、学生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强化五项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用好六个方法——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

转变家长观念,画好共育同心圆。该校坚持家校结合,凝聚育人合力,通过召开家长会、开展家访、组建家委会等方式,促进家校交流、沟通。开办“家长学校”十几年,近几年又开设了“家长网校”,获评“全国优秀家长学校”称号。“家长学校”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家访等形式,及时收集和发现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家长最为关心和感到困惑棘手的问题,确定“家长学校”教学的重点和方向,采用分层教学、分批指导的方式,每学期组织4—6期专题教学或讲座。“家长网校”定期推送家教文章、举办线上讲座,每年推送文章150余篇,举办讲座20余次。在形成和谐家庭教育氛围的同时,也延伸和促进了学校教育。

“修身”课程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聊城一中顺应新教改精神和社会发展、学生发展的需求,开设了校本必修课程——“修身”课程。该课程以“修身为梦想领航,立德为人生奠基”为课程理念,以“修身知礼启心智”为课程目标,制定了《聊城一中“修身”课程设计方案》,设计了8个单元27节55个专题,高一高二年级间周一节课,高三年级采取讲座形式进行。另设春晖讲堂,以社会焦点、国际热点为主题,聘请校内名师或校外专家主讲,引领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心国家大事,激发起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聚力“求和”,护航学生健康成长。聊城一中树立以“和”为核心的“心育”理念,校内求得心理健康老师、班主任、学科教师的全员心育力量之“和”,校外谋得家长、社会机构、心理专科医院、实践基地等多方助力之“和”。该校建立了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年级心理辅导站、班级心理委员三级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体系,吸纳具有心理辅导能力的教师和家长加入心理辅导站,做好学生心理问题预防和心理危机干预。积极拓宽学生心育渠道,以家委会成员及热心家长为主体,通过研学课程和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走出学校,进入社区、社会,体味人生百态,品尝职场苦乐,丰富人生体验。截至目前,该校共开设研学实践课程17个,其中两个获省级优秀研学课程。今年5月,聊城市“向阳成长—青少年心理健康护航行动现场推进会”与会人员到该校进行现场观摩。

目前,聊城一中已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分工合作,全体教职员工、家庭、社会、社区各方积极参与的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新格局,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分解到教育管理、教学教研、后勤服务各方面、各环节。该校将进一步汇聚校内外各方力量,形成完整的工作体系,努力实现全环境立德树人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

2023-12-26 ——聊城一中打造全环境育人良好教育生态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43498.html 1 思政小课堂 社会大课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