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老家的路更顺了
■ 本报记者 朱海波
春节回老家,是每年的必备功课,想想每年的回家之路,不禁让人感慨良多。
孩子姥姥家在菏泽市东明县,西临河南长垣、北靠濮阳、南接兰考,距聊城260多公里,是山东的西南门户。
20年前,孩子小,还带着大大小小的包裹,手提肩扛,回家一趟真是不容易。那时,我们乘火车回家,到菏泽火车站后,要坐公交车到菏泽汽车站,再乘公共汽车到东明汽车站,最后由家人骑自行车接回去,一路上要换四五种交通工具。我们一般都是早上8点离开聊城,到老家时已是下午1点。
2008年,我买了家庭轿车,回家时再也不用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挤火车了,但是,因为没有高速公路,我们要走莘县、濮阳,需要在省道、县道甚至乡间小路上行驶。坐车坐久了,孩子也闹,所以一路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大约4个小时才能到达。虽然节省的时间不多,但省去了坐火车的辛苦,已经很好了。
2016年,德商高速通车,我的家庭轿车也更新换代。春节期间,高速公路上的车比较少,一路走来非常顺畅,我们一边听着歌,一边开着车,2个多小时就到了家。今年,我这个老司机也光荣下岗了,一路上都是儿子开车,当初需要抱着走亲戚的小娃娃已长大成人。
从以前的5个小时,到后来的4个小时,再到现在的2个小时,回家的时间越来越短;从以前的坐火车,到后来的开车走县乡公路,再到现在的开车走高速公路,回家的路越来越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