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树立有解思维 聚力改革攻坚
我市跑出交通项目建设“加速度”
本报讯 (记者 苑莘) “我市交通运输部门树立有解思维,聚焦聚力改革攻坚,有效解决了交通项目的前期手续办理和资金两项短板。”2023年12月29日,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韩德振介绍,我市高标准推进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聊城样板建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交通支撑,为全省发展大局贡献聊城力量。
韩德振介绍,交通项目涉及部门多,审批手续烦琐,时间跨度长。以高速公路为例,涉及国家、省级层面部门近20个,审批手续超30项。我市创新实施“流程优化、三线并行”模式,跑出了项目前期工作“聊城速度”。将可研、初设、施工图设计等编制工作,合并为专业技术线;将用地审批、相关协议签署等工作,合并为行政审批线;将投资人资格预审、招标、组建公司等工作,合并为招商融资线。东阳高速从可研批复到开工,正常需要1年时间,我市仅用4个多月。在“编制可研报告—上级审批通过—编制初步设计”等每条线的不同环节提前介入,科学谋划,压茬进行,做到“后边技术事项提前干、后续审批事项提前办、后置招商提前完”。如在东阳高速前期手续办理中,安排专人赴国家文物局盯办跨京杭大运河文物保护方案,比常规提前1个月取得批复。
此外,我市还积极争取,巧用政策,蹚出破解资金要素难题的“聊城路径”。用好中部地区政策补齐招商短板,积极推动省政府在《突破菏泽鲁西崛起三年行动计划》中列入“探索推动菏泽市、聊城市经营性公路招商项目享受中部地区政策”内容,弥补了资金短板。抢抓PPP政策机遇,补齐资金短板,德上高速临清连接线、东阳高速实现PPP模式招商,将建设期间的政府补贴部分,延缓至运营期间,既缓解了财政支出压力,又为项目招商带来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