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白云热线”获奖作品选登
一腔忠诚 初心不改
■ 孔煜
白云悠悠,初心不改。“白云热线”已经陪伴我20年了,在热线精神的激励下,我们团队办理案件获得聊城市检察机关首届十佳公诉案件、省检察院公诉五优案件,我个人和团队也分获“拔尖人才”“山东省检察机关优秀公诉团队”等荣誉。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所有将来,皆为可盼。今天,奋战在刑检一线的我,一如既往把责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
忠于人民 认真呵护群众权益
疑难案件需要抽丝剥茧,简单案件也不能麻痹大意。我经常这样叮嘱“白云热线为民驿站”的同事们,自己也是身体力行,努力做到一丝不苟,严把事实、证据关口,不枉不纵。
“一次不公正的司法甚于十次犯罪,一个不经意的失误对于当事人可能就是灭顶之灾。”曾经,在提审盗割电缆的犯罪嫌疑人郑某某时,其突然提出自己不是1999年1月27日出生,户口本年龄不准确。我没有放过这一疑点,马上到郑某某家中进行走访。其父母、邻居均作证郑某某是2000年5月由其叔叔郑某利在路边捡拾的,郑某利亦证实于2000年5月早晨外出拾粪时,在路边捡到一名脐带还没有剪掉的婴儿。但我没有轻易就根据几份证人证言就确认嫌疑人年龄。因为这不能排除证人因亲情作伪证的情况,而且可能会带来负面效应,使处于“边缘年龄”犯罪嫌疑人都从年龄问题上做文章。
为了确保不枉不纵,我们决定对犯罪嫌疑人郑某某做亲子鉴定。亲子鉴定结论证实了郑某某与其父母之间无血缘关系,从而印证了其是2000年5月被叔叔在路边捡拾的客观事实。我先后用了17份证据牢牢锁定了郑某某的年龄,其应该是2000年5月出生,作案时不满16周岁,不承担刑事责任。
忠于法律 智慧守护法律尊严
事实不容扭曲,法律不可儿戏。办案中,我尽全力查微析疑,细致分析,以严格的执法作风,丰厚的智慧守护法律的尊严,努力将“白云热线”的接力棒接稳接好。
2019年初,我接手一起上访达两年的“王某雷过失致人死亡案件”,庭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但开庭审理时却出现了戏剧性的场面。王某雷的远房亲戚张某和其女儿,声称于案发时间在马庄村曾看见一辆轿车停在路上,轿车北边躺着一个人,身上盖着黄雨衣,没有看到王某雷在现场。面对新证据,我反复琢磨张某父女的证言,反复查看案卷,终于发现疑点:现场勘查笔录上明明被害人穿的是蓝雨衣,为什么他们均证为黄雨衣?我随即再次询问了张某父女,并到现场进行辨认。结果,张某父女坚称是黄雨衣,而且父亲指认地点是马庄南边大约500米,女儿则说是马庄北300米,而实际肇事地点是在马庄村口。
很快,再次启动诉讼程序,并要求张某父女出庭作证。庭审中我发问:“你看到死者穿的雨衣是什么颜色?”“黄色。”“你看清楚了吗?”“看清楚了。”“你是否色盲?”“不是。”“你看国徽是什么颜色?”“红黄相间的。”我随即说:“下面向法庭出示现场提取的物证——被害人的雨衣。”张某看到那件雨衣是蓝色的,傻眼了。我继续问:“你带领公安人员辨认的现场准确吗?”张某又恢复了神气:“肯定准确,我就是马庄村的,前后不差十米!”我随即又出示证据,指出真正肇事地点和其辨认的地点相差将近500米,谎言被揭穿!
最终,法院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处被告人王某雷有期徒刑三年,正义得以伸张!
忠于事业 勇敢维护公平正义
黑与白、正与邪的较量中,公诉岗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战场。
2018年,吴某某等15人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案件成为媒体关注热点。我不畏压力,沉下心来,带领公诉团队俯身到案件卷宗中去。对于每一份供述、证言反复研判、推敲,将厚厚的卷宗最后浓缩成360页的审查报告,做到每一份证据情况均了如指掌、烂熟于胸。将公诉团队进行了A、B角色分工,制作对各个被告人的讯问提纲、质证预案等,反复研究、预判出107个辩论点。在法庭上,我紧紧围绕黑社会犯罪的4个本质特征,又将每个特征细化为4个条目,将1900余份证据分类组合揉入其中,并采用多媒体方式展示证据,纲举目张、层层递进,案情一目了然。法庭审理时,所有辩护人的辩护观点均在公诉人预测范围之内。最终,该案被评为山东省检察院精品公诉案件,录入了山东省扫黑除恶典型案例汇编。
“白云热线为民驿站”一心为民,人民也对“白云热线”满心欢喜。我们检察人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在岗位上演绎着多彩的人生,用点点滴滴的真情诠释从检时的铮铮誓言,以公正廉明、清廉如水的职业操守在维护公平正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水城白云飘
■ 王子函
在风景秀丽的江北水城聊城,有一条以白云检察官的名字命名的检察服务热线“白云热线”。
“白云热线”开通于2003年,但白云这位检界“拼命三郎”早已名声在外。1998年,白云被评为第三届“中国十大杰出检察官”,任东昌府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时,开始负责信访工作。由于乐于助人、办案公正,百姓大事小情都习惯找他,群众对政法机关越来越信任,白云也越来越忙,接访电话也越来越热。2003年11月8日,热心为民的法律服务平台“白云热线”应运而生。
时至今日,“白云热线”已经走过20年的风雨历程。热线创建之初,只有白云一个人听电话,主要受理控告申诉、提供法律咨询,开展法制宣传,进行检务公开。随着知名度提高,热线对群众提供了更多力所能及的帮助,由一条线变成一张“网”。
2004年,检察官念以新刚担任“白云热线”的接线员时,受到不少冷遇。因为很多来电来访百姓不少都是去找白云的,看见念以新或其他人都绕着走。有个年轻的接线员气得把听筒一搁,抱怨“全是找白云的,说什么也不听”。白云了解到这个情况,立刻给团队开会,号召大家一定要把百姓的求助当作最重要的事来办。
经过这次“整顿”,念以新彻底明白了,为什么老百姓爱找白云。不是因为他是副检察长,也不是因为他有名,而是因为在白云心里,老百姓比什么都重要。正因如此,在老百姓心中,白云比任何人都重要。找到了答案,念以新工作局面渐渐打开。
让念以新最难忘的一次求助电话,是2005年夏天的午夜,从邹平打来的。来电人说一个叫小梅的冠县姑娘在当地被限制了人身自由。念以新听到后立即联合冠县警方连夜展开解救。当小梅和前来接她回家的家人抱头痛哭时,念以新终于明白,接电话只是第一步,为群众解决真问题,才能让“白云热线”走进老百姓心里。你救群众一难,群众念你一生。也就在这一年,“白云热线”这朵祥云,飘出齐鲁、飘向全国。
伴随着“白云热线”的走红,念以新也从守在电话旁的接线员、调解过程中的记录员、小跟班,成长为“白云热线”新一代“掌门人”。2010年,白云正式退休,念以新带领着“白云热线”团队继续前进,他的工作实绩连老模范白云都直竖大拇指说:“嘿!他可不只是‘白云’,他是‘超白云’!”念以新最大的愿望是跟着白云,成为“白云”,终于实现了。
念以新加入“白云热线”的19年间,“白云热线”共接听电话3.9万多个,回复信件1700多封、为群众办实事3600多件,化解矛盾1400多起,先后荣获“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示范窗口”等荣誉。念以新个人也多次获评过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检察官,获得过“中国网事·感动2015年度网络人物”等几十项荣誉,并三进人民大会堂领奖。“白云热线”也成了老百姓的贴心线、平安线、幸福线。
念以新并没有陶醉于眼前的荣誉而裹足不前。2017年,“白云热线”这棵“老树”又发“新芽”,“白云热线念以新工作室”正式成立。在和老百姓打交道的过程中,念以新还摸索出了服务群众的“八要”工作法。如今的“白云热线”已经将触角延伸至基层,把法律服务送到了村头、地头、炕头,成为具有聊城特色的文化品牌。
愿水城上空永远有“白云”在飘扬!
“白云热线”的温暖守护
■ 孙丽丽
提到“白云热线”,我的嘴角止不住上扬,眼角眉梢的欣喜更是清晰可见。我是聊城人,出生于1996年。自有记忆以来,周围就流传着“有困难找白云”的美谈。“白云热线”在聊城人民心中便是“锄强扶弱、匡扶正义”的代名词,20年来为化解社会矛盾、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守护公平正义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直到上大学,我都没有真正接触过“白云热线”。越是这样,心中的渴望越是强烈。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我选择了法学,希望成为一个维护公平正义的新时代青年。大学毕业后,我回到家乡,毅然决然加入了检察队伍,只为离心中那束光更近一些。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看到了“白云热线”的可喜变化:东昌府区人民检察院公众号内的“为民办实事”专栏,升级为“白云热线为民驿站”,如今已更新200多期。每一期都见证了检察机关聚焦检察职能、拓展职责范围、延伸服务领域的努力。因能切实解决问题并赢得人民群众的赞扬,“白云热线为民驿站”入选为山东省检察机关十佳检察文化品牌。
时间流转如白驹过隙,进入检察院工作两个多月后,我与同事渐渐熟悉起来。一次偶然的聊天,我从一位同事那听说了“白云热线”帮助她的故事。她的父亲做长途运输生意,因疾病不幸去世,之前的很多货物款项被拖欠,家里生活一度陷入困难中。这件事被东昌府区检察院的白云同志听说后,便和我的这位同事一起去找拖欠货款的人,通过劝说,最终要回了部分欠款,解了燃眉之急。听完后我真切地感受到“白云热线”检察人员为民服务的心,他们将“有限的职责、无限的服务”发挥到了极致。像这样服务群众的故事,我在“白云热线为民驿站”看到很多,助力农民工讨薪、守护青少年成长、维护消费者权益等数不胜数。
办公桌上的沙漏不知被我翻转了多少次,时间来到2023年。在检察院工作两年多后,我心中的“白云热线”开始具象化,也接触到了不少身处在“白云热线”背后的检察人员,了解到他们的日常:为了畅通来访来信来电等多位一体诉求表达渠道,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对于群众反映的重大、疑难、复杂信访事项,采取院领导包案机制,推动矛盾实质性化解;为了能充分发挥控告申诉、“白云热线”等业务窗口,和服务民营企业、律师之间的“绿色通道”实体接待功能,打造“一站式”检察服务中心,提供医药箱、书写台等便民服务设施;为了能精准记录群众诉求、迅速做出回应,“白云热线”背后的检察人员更是一直在不断增强业务素能,多方位、全方面掌握法律法规和专业领域知识,为切实解决群众困难、维护群众利益不断进步。
就是这样一群不忘初心、履职尽责的检察人,以披荆斩棘之姿、风雨无阻之态,为检察事业砥砺奋斗,为祖国发展奉献力量,更为守护这万家灯火夙兴夜寐。这些都让我提到“白云热线”就感觉温暖,说出口就有安全感、幸福感、自豪感。思及此,一幅幅感人的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我的嘴角又不自觉上扬……
重逢
■ 高增慧
“白云热线”是集控告申诉、案件管理、检务公开、检察宣传于一体的一站式检察服务平台,“有限的职责,无限的服务”是其服务宗旨。为了不漏接群众任何一个来电,冠县人民检察院把热线电话自动转接到干警手机上,不管是白天黑夜,还是周末节假日,随时接听群众来电,实现为民服务“不打烊”。
一天中午,我正在家吃饭,手机上接到一个热线转来的电话。对方是一名妇女,声音哽咽,断断续续说不清具体事项。我大致听明白她叫边某某,以前有事找过检察院,现在来检察院想反映个事情。我安慰她不要着急,来不及收拾碗筷,赶紧换上制服火速出发,临出门还给她带上两个包子。
边某某?一个似曾相识的名字,一时又想不起来是谁。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在控告申诉部门,接待过的当事人有上千位,路上我陷入沉思。是她吗?思绪回到20年前,终于想起来了,应该是她!那时我刚参加工作不久,“白云热线”刚刚设立,边某某来过检察院,我还保留着她写给我的感谢信。信上的字迹并不优美,甚至不算工整,但却情真意切。快到单位时,远远就看到她的身影。她明显有些激动,朝我小跑过来。我握住她的手还没说话,她就抽泣起来。
真的是她。我现在还记得20年前和边某某第一次见面的场景。她的母亲早亡,父亲带着她和妹妹相依为命,那一年有智力障碍的妹妹被人强奸,犯罪嫌疑人对妹妹进行恐吓威胁,导致妹妹不敢作证指控罪犯。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提请逮捕后,却因证据不足未批准逮捕。边某某带着妹妹来到检察院申诉,她见到我后就一直哭,哭诉妹妹被侵犯以及受到惊吓不敢表达甚至出现精神错乱。接触中,我感觉到她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淳朴真诚,不像是诬陷犯罪嫌疑人。我将边某某的诉求移送给当时的批捕科,批捕科立即督促公安机关尽快补充侦查。经过补充证据,侵犯边某某妹妹的罪犯被依法起诉、判决,受到了法律的严惩。判决出来后,边某某又来到检察院,并送我一封手写的感谢信,表达了对检察机关干警耐心倾听、真诚帮助的感激之情。
时隔多年,今天她再次来检察院是什么事情呢?我看她神情憔悴、满面愁容,赶紧劝她,“先别哭了,跟我去办公室,你还没吃饭吧,先吃饭再慢慢讲。”原来,她的丈夫在一场交通事故中死亡,肇事司机被法院判处刑罚,但无力赔偿。边某某哭泣着说:“我的命真苦,从小失去母亲,现在丈夫又没了,撇下我和13岁的孩子。我打零工挣不了几个钱,听说检察院有救助政策,希望你们能帮帮我。”听完陈述,我立即联系了原交通肇事案件的办案人,初步了解情况后,认为其符合司法救助条件。随后我和同事调取了案件相关法律文书,并帮边某某办理了司法救助申请。不久,边某某收到了司法救助金。
这个司法救助案件办完后,我舒了一口气。边某某在电话里说,“谢谢你,高检察官,这次又帮了我。”我说,并不是我帮了你,而是检察机关。检察机关职能的不断延伸,从惩治罪犯到救助困难被害人,体现的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下法律职责的全覆盖。白云检察服务热线受理、解决的,看似都是一些小事,但在老百姓心中都是大事。参加工作的28年里,我和同事们不间断做好群众来访、来信、来电,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检察服务,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为民的温度。
透过白云 仰望法治之光
■ 连伟
初识白云是在大学毕业那年。即将离开校园,同学穿梭在各个考试点。我也因考研失利,走上考公、考编的路,只是遗憾地没有挤上“白云热线”这座桥。
同宿舍有个爱操心的小女生,每天都在关注哪里在招考,哪个职位招收法律专业毕业生,哪个岗位离家比较近。有一天她把电脑怼到我面前,说:“你们老家‘白云热线’招聘,离家近,接听电话,工作简单,招的人多,去试试?”这是我第一次听说“白云热线”。“离家近”是我接收到的第一个信息,“白云热线”是我带着好奇看招聘信息的第二个理由。为什么叫“白云热线”?这条热线是干啥的?带着这份疑惑,我上网检索了“检察官、白云”,看着网页弹出的一条条关于白云热线的报道、一条条用心写下的留言和信息。我知道,“白云热线”不仅仅是接听电话这么简单,更是一条知民意、解民忧的温暖“热”线。
最后,虽然我和“白云热线”错过了,但梦想与现实又在不经意间相遇了。
检察职业是我初中时就定下的目标。虽错过了“白云热线”,但我却在一个个案件中同样实现以民为本、为民司法的检察情怀。原以为公诉人只需要指控犯罪,让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惩罚,就已经完成检察履职,实现了法律上的公平正义。然而随着时代变迁,新时代的检察职能被赋予新的使命,公诉席上不仅仅是唇枪舌剑的激烈交锋,还有春风化雨的法庭教育。审查卷宗不只是冰冷的证据和事实,还有“‘事心’双解和为贵”的定纷止争。有因案因事致贫后的司法救助、慈善救助,有因案发现社会治理、溯源治理问题的服务大局举措,有涉案未成年人被帮扶教育、家庭指导的司法保护等等。在“四大检察”融合协调发展的一次次检察履职中无不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精神。
还记得初次审阅小白被亲生父亲殴打的那件案子,我被小白的伤情所震惊,一个幼小的身体在承受亲人殴打时,是怎样的痛苦、迷惘和不安?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的他被抛弃了,为何能够原谅并愿意再一次投入父亲的怀抱吗?看完卷宗,我第一时间想看一看小白,看看这个孩子现在怎么样,是不是需要救助、心理是否需要疏导?我们迅速将救助线索移交第五检察部,同时联系妇联、司法和心理咨询机构等部门。
走进小白家里,看着他胆怯的眼神,还有被伤害后留下的痕迹,心理咨询师问出心里的担忧:“孩子,你是否原谅你的爸爸?你认为爸爸是不是还爱你?”小白藏在奶奶身后,小心翼翼地露出小脸,小声说:“嗯。”看着小白,我知道他承受了心理和身体双重打击。为进一步监督和约束小白父亲的行为,检察机关联合妇联、司法等部门与村委会召开座谈会,简要通报案情以及对案件后续如何处理等情况,建议村委会对小白父亲不定期进行沟通谈话,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凝聚合力共同办好案件。案件办结,司法救助也紧随其后依法发放。过年时再次走进小白家里,小白露出灿烂的笑容,与大家相视一笑。原来检察履职的职业荣誉感不仅仅是指控了多少起犯罪,还有案件背后矛盾化解、关系修复以及“六大保护”融合发力的司法情感。
“白云热线”不仅仅是聊城检察知民意、解民忧的为民服务渠道,更是检察机关为民司法、为民办实事的生动实践。作为检察干警应将以人为本、公正司法的执法理念深深根植在每一次查阅卷宗、每一次社会调查、每一次化解矛盾中,以更深的检察情怀在服务大局中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以实实在在的检察履职办好每一起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