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高质量发展真知灼见
——聊城市工伤康复高质量发展论坛成果述要
■ 马光福
我市工伤预防、工伤康复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有哪些?怎么精准把握核心工作,高质量推进工伤康复事业发展?最新颁发的《聊城市工伤康复管理暂行办法》和《工伤康复治疗结算管理办法》如何解读?2023年12月7日,聊城市工伤康复高质量发展论坛在鲁西骨科医院学术报告厅举行。特邀专家美国医学科学院国际院士励建安、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刘辉霞博士、无锡九院康复治疗中心徐艳文博士、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李勇强教授就工伤预防、工伤康复领域国内外新进展进行了分享,并深度剖析工伤预防与康复发展现状与问题。市人社局有关科室业务负责人解读了工伤康复管理和治疗结算有关最新政策。
此次会议由聊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聊城市社会保险事业中心主办,聊城市工伤预防康复协会、聊城市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专委会承办,鲁西骨科医院、鲁西康复医院协办。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人社局立足保障民生、服务发展,突出抓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制度机制日趋完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统筹层次稳步提高,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按照“政策引领、项目驱动、平台保障”的总体思路,通过开展工伤预防试点工作,引入国内先进的现场互动与持续改善式工伤预防培训项目,实行第三方机构绩效评估,做到宣传全覆盖、培训全方位、资金使用全透明;通过建设聊城市工伤预防警示教育基地,依托优质医疗资源打造工伤康复一站式服务平台,成立工伤预防康复协会等措施,不断提升服务保障水平。通过完善工伤预防数据库,不断提升数据搜集、整理、衔接能力,实现了工伤预防智能化决策,推进工伤预防从“业务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
工伤康复是工伤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工伤职工回归社会、重返工作岗位、实现有尊严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近日,国家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工伤康复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指出,要切实推动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工伤保险制度建设,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伤康复制度体系。下一步,我市将以工伤康复作为“小切口”,解决群众关切“大民生”,充分发挥工伤康复的保障职能,出台和完善相关政策,遴选优质医疗机构,最大限度帮助工伤职工提高生活处理能力和劳动能力,为其重新投入工作岗位提供保障。
美国医学科学院国际院士励建安讲授了《以功能为核心的工伤康复思维》。他强调,医疗的核心价值就是提升健康水平。功能是医疗结局管理的关键因素,功能改善是工伤康复的医疗价值所在,所以应强化以功能为轴心的工伤康复思维,形成主动健康、主动康复的大势。工伤患者功能障碍的特征不仅是组织、器官功能障碍,还有心理、社会、家庭、职业(学习)等多维度的障碍,康复的目标不仅涉及医疗,还涉及未来的工伤赔付,部分工伤医疗的时间很长,并且涉及反复入院,远期的康复可能延续终生(烧伤、脊髓损伤、脑外伤等),主动健康、主动康复的难度较大,因而改善、代偿、替代、环境改造的路径应该全面考虑。广东省康复中心刘辉霞博士以《精准把握核心要点工作 高质量推进工伤康复事业发展》为题,就人社部41号文,从熟读文件掌握要点、吃透文件掌握需求、抓实文件亮点工作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高质量推进工伤康复事业。刘辉霞博士指出,工伤保险工作就是一项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作,与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生活品质息息相关。大量统计数据表明,在工伤职工医疗救治过程中康复介入越早,效果越好。工伤康复早期介入,不仅能提高工伤职工的疗效,节约医疗药费,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社会资源的浪费,降低评残等级,减少工伤保险基金的支出,还能提高病人的满意度,社会效益显著。
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康复治疗中心徐艳文博士通过大量临床病例,讲授了如何推进工伤保险职业康复高质量发展。徐艳文对工伤康复特色服务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建立医院—企业—社区(家庭)无缝链接的“以医疗康复为基础、职业康复为核心,促进工伤职工全面回归社会和重返工作岗位”的工伤康复模式;建立以神经康复、骨创康复、烧伤康复、手外伤康复为特色的专业技术体系;完善工伤预防、医疗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一体化服务。同时,还详细讲授了职业康复问诊技术、评估技术等。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李勇强教授在《建立基于ICF的工伤康复服务体系》的授课中介绍,ICF是用于功能评价的通用语言和通用工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工伤康复包括医疗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医疗康复是保证让工伤职工全面康复的前提和基础,首先保证让工伤病人的生命体征稳定,并发症的治疗及康复,人体各部位的功能复原到最佳程度;职业康复是医疗康复的发展和完善,是帮助工伤职工保持和恢复适当职业能力的必要途径,也是工伤康复的核心;社会康复则是帮助工伤职工回归社会、回归家庭的重要措施。建立基于ICF的工伤康复服务体系,就是帮工伤职工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重返工作岗位、社会与家庭。
聊城鲁西康复医院副院长王木林分享了临床工作实践中的康复案例。一个个案例说明,有工伤保险政策的支持和医院优质的康复治疗技术和服务,工伤职工合法权益得到最大保障,众多工伤患者在通过医护治团队系统的治疗,功能得到良好恢复,得以重返工作岗位、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