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稳定经济大盘 扎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写在市两会召开之际(一)
■ 本报记者 王培源
“2023年,我们接续奋斗、砥砺前行,经历了风雨洗礼,看到了美丽风景,取得了沉甸甸的收获。大家记住了一年的不易,也对未来充满信心。”
习近平主席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娓娓讲述过去一年砥砺初心的不懈奋斗,深情回首伟大祖国迈向繁荣复兴的坚实步伐。温暖的话语、殷切的期待,激励人们坚定理想信念,心怀对未来的美好希冀,继续在奋进中拥抱梦想、成就未来。
回首刚刚过去的2023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应对挑战中加压奋进,在化解风险中主动担当,提标提速提能力、敢闯敢干敢争先,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历史写下辉煌过往,时间掀开崭新一页。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我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突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深入落实市委“6293”工作思路,聚焦“两个定位”,以开展“聚力攻坚突破年”为抓手,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聊城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稳”是主基调 “进”是大方向
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平稳向好发展
重大产业项目是经济平稳运行的“压舱石”,也是稳住经济大盘、培育新增长点的重要抓手。
阳谷波米科技生产的光敏性聚酰亚胺、液晶取向剂打破了美国、日本企业的技术垄断,高唐健康生物科技园项目助力康养食品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发展,临清三和纺织涡流纺智能工厂项目纺纱速度是环锭纺的27倍、气流纺的5倍……过去一年,我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306个实施类省市级重点项目开工率、纳统率均达100%。加快实施高铁、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济郑高铁全线贯通运营,聊城正式迈入“高铁时代”,雄商高铁正加快施工,聊城机场已具备立项条件,市域内有5条高速公路同时在建。
“稳”和“进”相辅相成、辩证统一。不稳无法进,不进难以稳。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必须坚定不移大抓招商、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我市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来抓,不断健全完善招商工作机制,密集开展各种形式的招商对接活动,突出招大引强、招新引优,大力提升项目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加快落地,取得了良好成效。2023年1至11月份,新引进过亿元以上项目468个,计划投资额2213.61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351个,计划投资额1673.36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56.99亿元,同比增长11.92%。共引进和开工招大引强项目127个。
2023年12月4日晚,一场绚丽璀璨的烟花秀点亮临清东宛园的夜空,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
“截至目前,临清东宛园已接待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100余万人次。”临清宛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于晓华介绍,东宛园景区与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宛园遥相呼应,相得益彰,形成了集观光、购物、娱乐、住宿于一体的旅游线路,为临清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市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更好统筹消费和投资,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以畅通经济大循环之“进”,助力发展大局之“稳”。去年以来,我市出台提振消费“双十条”,举办促消费活动200余场,发放消费券3400万元,打造临清东宛园等一批重点景区,东昌府区获评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此外,我市还实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专项行动,积极开展减税降费,加大普惠金融贷款力度,2023年新登记市场主体9.6万户。
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中铁北赛电工有限公司,一个面积不大的标准化生产车间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全世界唯一大规模应用于380km/h及以上高铁接触网系统的高强高导铜铬锆合金接触线产品的关键组装工序,就是在这个车间里完成的。”该公司负责人张剑告诉记者,公司自成立以来,已累计生产供货近10万吨,产品遍布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线路以及全国42个城市的地铁项目。我市把发展实体经济摆在突出位置,实施制造业强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连续两年上榜“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纵深推进链长制,打出“强链延链补链”组合拳,“一业一策”提升12条产业链,铁路输电设备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绿色功能铝、智能锻造(轴承)等4个产业分别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产业集群、省特色产业集群。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历史性交汇。深刻把握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有助于我们抢占发展制高点、培育竞争新优势,在巩固复苏基础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掌握战略主动与历史主动。
发展新质生产力最核心的特征就是“创新引领”,这在山东太平洋光纤光缆有限公司已经成为共识。在科技加持下,一根碗口粗的光纤预制棒被拉成比发丝还细的光纤丝,化身数据传输的“利器”,让山东太平洋光纤光缆有限公司走在了行业前列。
我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保持全省前列。实施优质企业倍增计划,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75家、高新技术企业128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5家。同时,启动“青年兴聊”工程,引进青年人才2.6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3万人,智力支撑更加有力。
今年,我市将在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上聚力攻坚突破,大力实施先进制造业突破和生产性服务业升级行动,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
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在新发展阶段,没有质的有效提升,量的合理增长将不可持续,因此,高质量发展成为多重约束下求最优解的过程。
1月7日,走进位于高新区的山东合力金桥系统集成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赶制一批通信工程线路订单。
“我们在智能集成系统领域创新研发管理体系,加强产学研融合,通过集成数据对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物联等进行加持,着力提升市场资源和数据对接能力,形成核心市场竞争力,目前服务网络遍布全国10多个省市,全力推动区域物联网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山东合力金桥系统集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立秋表示。
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从“新赛道”到“主赛道”,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产业转型的“关键增量”,被摆到与产业转型同等重要的位置。
同样作为科技型创新企业,山东东晟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智改数转”为发力点,不断加大创新研发投入,新研发的轴承数字孪生系统突破了产品优化设计与现场多维智能管控等多项共性技术,实现车间生产线数智化模拟,有效提升了轴承产业加工质量和效率。
面对传统依靠资源等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的现实处境,只有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真正推动生产的“内涵式扩大”,实现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去年以来,我市加快赋能转型,实施工业技改项目795个,技改投资增长10%。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制造示范单位23家,创历史新高,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入选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深化“工赋聊城”行动,新增省级数字经济园区3家、“晨星工厂”184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40%,产业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持续提升。
今年,我市将积极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资金链有机衔接,以高水平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行动,促进数实深度融合。围绕先进制造业需求,加强对现代物流、科技服务、创意设计、商务会展等重点行业的政策支持,积极开展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试点,打造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守正道而开新局,致广大而尽精微。新时代新征程,时间的长河奔涌向前,奋斗的脚步永不停歇。在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中,我们将同心同德、加压奋进、聚力攻坚,全面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奋力谱写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