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 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写在市两会召开之际(四)
■ 本报记者 张颖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事关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聊城顶压奋进、克难前行的一年。一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
改革攻坚实现新突破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优化营商环境是广大市场主体的迫切愿望,也是我市深化改革的重点攻坚方向。聚焦各领域影响市场主体满意度的突出问题,我市按照“既解决问题,又对标提升”的工作思路,制定《聊城市深化系统集成全面对标提升营商环境实施方案》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总抓手,建立了营商环境“1+18”工作推进体系,实行项目化管理、清单式推进、销号式验收,统筹推进工作落实。聚焦简政放权、科学监管、服务优化,着力搭建12345助企服务平台,深化政务服务热线改革,以更大力度推动营商环境向生产力转化,打造吸引投资的“强大磁场”。
提升企业满意度是发展经济的重要着力点。我市以企业需求为着力点,实施满意度提升攻坚行动,围绕建立问题处理闭环机制、优化升级“免罚轻罚”清单、推广“免证办”等攻坚任务,加强上下联动、合力攻坚,全力以赴助企纾困解难,全力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提升。截至目前,已集中整治73类营商环境突出问题,上线“政策快享”平台,政策兑现时间压缩30%。
如何快速、高效地办成“干工程”“上户口”“综合查”之类的事项,一直是我市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我市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优流程、提效能,打响“聊·诚办”政务服务品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实现“一站式”办结,市政府出台第一个规范行政检查的规范性文件《聊城市行政检查管理暂行办法》,建立“联合检查机制”,在全省率先开展跨省跨部门跨层级联合检查,推行“综合查一次”模式、非现场执法模式,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行政检查。全市超过八成的行政检查事项纳入“双随机、一公开”系统,比2022年增加约三分之一,联合检查次数较2022年增长一半。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我市树牢“绿色税收”助力绿色发展理念,着眼精诚共治、固本强基、管服并举,健全横到边、纵到底的“绿色税收”监管体系,实现了以环境保护税为主体、以水资源税为重点的“绿色税收”管理新突破,让绿色发展成为企业成长壮大的新动能。
开放招商迈上新台阶
拓展产业空间打造新的增长极
招大引强取得显著成效,新能源汽车出口大幅增长,成功入围全国外贸百强市,全市双向开放空间进一步拓展。
为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强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的规划、协调、督导等工作,经上级同意,聊城市委批准成立了聊城市投资促进局,列市政府组成部门,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视程度之高、支持力度之大。
有了机构、建了机制,各种形式的招商对接活动密集开展。我市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来抓,不断健全完善招商工作机制,密集开展各种形式的招商对接活动,突出招大引强、招新引优,大力提升项目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加快落地,取得了良好成效。2023年1—11月,新引进过亿元以上项目468个,计划投资额2213.6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351个,计划投资1673亿元。引进和开工招大引强项目127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56.99亿元,同比增长11.9%。
2023年5月,一件新鲜事在网络上刷屏——总统来聊提车了。当月20日,吉尔吉斯斯坦采购的1000辆中通客车首批车辆下线,吉尔吉斯斯坦总统萨德尔·扎帕罗夫亲自到场提车。据悉,吉尔吉斯斯坦曾从中通购买了120辆公共汽车,在首都比什凯克的道路上成功进行了测试,随后政府决定再购买1000辆客车。总统扎帕罗夫在对华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参观了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客车制造厂,参加了首批客车的下线仪式。这批客车是针对当地需求定制化开发的天然气客车。与燃油车相比,碳排放量减少20%—30%,硫化物减少99%。
总统提车是我市扩大开放的一个缩影。我市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鲁西国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等新平台,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顶住多重困难冲击,实现进出口规模、质量、效益同步提升,自2011年起连续入围“中国外贸百强市”,彰显了外贸“韧实力”。继续深化与太平洋岛国、上合组织国家交流合作,友城“朋友圈”持续扩容,2023年新增市级友好合作关系城市8个,新增县级友好合作关系城市7个,我市友城已覆盖4大洲17个国家29个城市,为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更多机遇平台,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合作空间。
融入新发展格局取得新成效
下好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我市深刻把握国内外环境形势变化,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努力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积极探索、务求实效。
抢抓战略机遇,加速跨越争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等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为我市带来了历史性机遇。我市紧抓加快发展的战略叠加机遇期,召开全市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暨作风建设动员大会,提标提速提能力、敢闯敢干敢争先,全面提升干部执行力,以扎实作风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明确发力方向,推动绿色发展。结合聊城实际,充分发挥优势,努力打造山东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西部“战略支点”、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两河明珠”城市。为此,全市纵深推进23项细化任务,成功举办了“两河之约”文旅推广季、第二届黄河流域戏曲演出季等活动,持续打响“江北水城·两河明珠”城市品牌,用持之以恒的努力打拼出聊城高质量发展的新天地,确保“六个新聊城”的奋斗目标早日实现。
强化项目支撑,持续精准发力。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2023年我市共有306个实施类项目列入省市级重点项目盘子,开工率、纳统率均达100%,完成年度投资超过500亿元。特别是在争取国家支持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共有380个新申报中央投资项目通过国家审核,资金需求近800亿元,促进了全市有效投资持续扩大。特别是以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聊城样板为契机,加快实施了高铁、高速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济郑高铁全线贯通运营,雄商高铁正加快施工,聊城机场已具备立项条件,市域内有5条高速公路同时在建,聊城的交通区位优势必将更加凸显。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随着各项改革开放任务的持续深入推进,我市一定能够成功打造连通内外、辐射周边、资源集聚集散、要素融汇融通的全域开放平台,为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