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一坑一特色,一塘一风韵,新华路街道——

坑塘经济助力乡村富美同兴

本报讯 (记者 夏旭光 通讯员 朱红光) “从数量上说,我们街道辖区共有40个坑塘,总面积414亩,均为集体产权,并且都办理了养殖证;从投入上说,街道村居累计投资2100余万元,对所有坑塘进行综合整治;从类型上说,我们根据村居实际情况打造了符合地域特色的生态型坑塘11个、经济型坑塘29个,累计可养殖面积达到359亩。”1月22日,临清市新华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朱亮自豪地告诉记者。

去年以来,新华路街道瞄准乡村坑塘渔业,全力挖掘宜渔资源空间,积极探索乡村坑塘治理和渔业生产相协调的经济发展路径,把乡村坑塘建设成为乡风文明的承载地和产业发展的聚宝盆。

朱亮拿着一份关于坑塘整治的文件说:“我们高标制定规划、定期协调沟通、细化推进措施,把坑塘经济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产业振兴的突破口,凝聚了党工委、行政村、自然村‘三级书记’齐抓共治的合力。”

新华路街道坚持标本兼治,按照“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的原则,根据各村坑塘特点,参考群众意愿,确定整治方案。在整治过程中,实行了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台账式管理、销号式验收。同时,该街道坚持集体确权,结合“三资”清理,整理出长期合同106份,把13个村40个坑塘的水面确权为村集体所有,为发展坑塘渔业夯实基础。胡八里村对75亩闲置市场升级改造,增收63.75万元;五里庄整理低价合同增收13万元;西胡村收回21亩被侵占坑塘;屈庄收回集体土地15亩,各村居共实现增收100万元以上。

“我们对乡村坑塘治理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投入大、标准高、类型全。”朱亮介绍,街道25名科级干部分包推进,党员群众广泛参与,整合省级和美乡村项目资金、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资金,累计投资1500余万元,带动村级投入600万元,人力、物力、财力全部保障到位。该街道高标谋划、高标实施。坑塘底部全部做防渗处理,护坡采取钢筋过梁、水泥浇筑,周边安装钢筋水泥防溺水护栏,在坑塘周边修建广场,栽种花木、硬化路面,既发展坑塘渔业,又改善美化人居环境。在坑塘经济发展类型方面,按照“一村一品,一坑一策”的方针,确定养殖锦鲤、鲤鱼、草鱼,以及发展垂钓、农家乐等不同的模式,每个村都探索到了适合自身特点发展的坑塘经济致富路。如于庄村,投入17万元整治坑塘6亩,养殖锦鲤12万尾,年收益10万元,增加村集体收入5万元;作西店村投入200万元,盘活16亩闲置坑塘资源,发展路亚垂钓和农家乐项目,年可增收20万元。

通过高标准整治,新华路街道的乡村坑塘渔业不仅走上了共赢的路子,还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首选地。治理后的40个坑塘,每年不仅可以节省60余万元的环卫费用,还能增加370万元的集体收入,以前的“脏乱差”摇身变成增收“聚宝盆”。截至目前,行政村集体收入全部超过5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万元。

坑塘经济带来的“连片振兴”,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新华路街道不仅引导群众养成了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还在临清市率先健全信用积分体系,调动了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朱亮笑言:“现在,群众都争相巡坑护塘,积极投身环境保护和美丽庭院评比,形成了干部群众齐参与的浓厚氛围。”

2024-01-25 一坑一特色,一塘一风韵,新华路街道——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44913.html 1 坑塘经济助力乡村富美同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