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新”为径 拥抱春天
■ 赵宗锋
信发集团去年实施创新项目400多个,增加经济效益55亿元;东宛园景区开园即人气爆棚,书写了临清乃至聊城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篇章;承办第一届全国农民技能大赛和中国农民丰收节山东省主场活动,聊城乡村振兴的知名度和对“新农人”的吸引力大幅提升……2023年,无论是企业、行业还是这座城市本身,都出现了一些令人欣喜的新气象,呈现出一系列趋势性、关键性的新变化。究其根本,发展更有“含金量”背后,是发展理念、体制机制的“含新量”更足。
一批落后燃煤发电机组被淘汰,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立起来”,这是技术改造和产业转型加速;继凤祥、嘉华之后,金帝、乖宝成功上市,这体现了企业融资环境的改善。如果说这些变化和群众离得还比较远,那就看看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雨雪天气之后,迅速被清理干净的路面,那是以“聊城速度”提升民生福祉的直观体现……
毋庸置疑,当前制约聊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藩篱”“桎梏”还比较多,一些长期存在的痛点、堵点、难点还没有得到有效破解,尤其是发展路径上,“长板不长、短板很短”的问题仍然突出,这更需要我们用开放的视野、改革的思维,打好打赢主动仗、攻坚战。
这其中,“新”的理念和方法要深化。新问题要用新方法解决,老问题更需要新思维来破局。只要对发展有益,不违法违规,各行各业都应该牢固树立“一切皆有可能”的理念,大胆创新、大胆尝试。当然,我们需要努力打造“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整体环境,因为这才是一座城市激流勇进的底气。
这其中,“高”的标准和要求要强化。发展基础弱,就得跑得更快,跳得更高。道理很简单,在我市一些发展比较好的企业,成功例子更是比比皆是。工作中自我加压,扬长补短,瞄准目标,狠抓落实,干就干成、做就做好,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这其中,“融”的视野和格局要放大。当前,聊城面临一系列发展机遇。把握住这些机遇,需要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更高水平开放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城市能级。高铁时代的来临,让之前的很多不可能变成可能。而把这些可能变成现实,需要更务实、更科学、更精准地“走出去”“引进来”,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向开放要空间,不断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惊蛰是春天的号令,春天来了,一切都是新的。那就让我们以“新”为径,聚力攻坚,共同迎接前方明媚的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