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运河之上桑葚红

■ 田学敏

我与运河的感情,几十年了,依旧鲜活如初。扯不断的绵绵乡情,梦绕魂牵,我的生活平添了许多哲思妙语,像那春天的小花,在静处偷偷窃喜。

日月星辰见证,春夏秋冬重复我身上脱不去的那份祝福、守护,无论风霜雪雨怎么冲刷都完美无瑕。京杭大运河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大运河的流经改变了鲁西一带交通闭塞落后的状况,极大地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政治版图因此而改变。从博州管辖的东昌路到设立东昌府辖临清州、高唐州、濮州3州15县;从堂邑飞地会通镇到临清迁到这里,再到建临清直隶州,是运河段的重要性和地方所承担的职能影响了政治区域的版图调整。

我从东昌府区康营村出发,顺着运河往南去,站在高高的位山大闸上,看运河与徒骇河丝绸一般交织在一起的美丽英姿,也如两条巨龙盘踞在这里。它们见证着鲁西平原的履历进程,见证着聊城的历史和沧桑。

也曾顺着运河往北走,看两岸生活的人们渐进向好,安居乐业的微笑在脸上,不用开口就告诉我了。其间经过孔繁森的家乡五里墩,一路花草枝繁叶茂,庄稼油绿如漆。

几十年来,运河的春夏秋冬、恩爱情仇在我的记忆里留下了无尽的思绪,沉淀在心的一角,像一壶老酒,历久弥香。运河的故事,似我的脊梁,助我始终站立在不同时代都熠熠闪光的运河之上,体悟着运河微妙的情感朝夕,似我心中不灭的灯塔,闪闪发光。

讲起运河故事我滔滔不绝,因为我是在运河边上长起来的孩子,因为我是运河水喂养大的诗人,应予歌颂、回馈。我在运河浇灌的土地上摸爬滚打,休养生息,它烙印着、模仿着、祈祷着,它温暖着一个从童年就立下且随着年龄增长渐渐清晰的文学梦想。它是我的启蒙老师,以博大、包容、奉献的精神,为我所钦佩。如朝阳在我心中,如明月在我心中。我储备着,蠢蠢欲动,我与庄稼称兄道弟,互为朋友,知冷知暖,有一种耳鬓厮磨的情怀,一草一木,一花一浪都能以诗的模样留在纸上。

记忆中我生长的村庄里,那段运河很宽,200米左右,在我们村西南北走向,与西新河纵横交织包围了我们大半个村庄,像一弯半月斜挂,我有一个诗意的想法,把我们的康营村村名申请改成月半弯村,那该多好啊!

曾记得河东涯长满了桑葚、白杨。我的童年时光就是在运河大堤的桑树林子里度过的。放了学就往河堤上跑,那里离我家很近,尤其是夏天,大人带我们去河堤上乘凉,带一卷麦秸秆织成的席子,往上面一躺,享受着自然的风和妈妈的蒲扇,得以度过蚊虫疯狂叮咬的苦夏,一坐就是大半夜,凉透了才回家睡个安稳觉,那时没有电,更别提电扇、空调了。

这片运河大堤上的桑葚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又难忘的时光。陀螺,几乎是我当时唯一的玩具,一玩就忘了吃饭,耽误了学习,没少挨父母的责备。当时运河大堤高出我们村七八米,那桑葚树出奇得茂盛,枝丫交错,在树下是很难望见天的。我经常约同村的小伙伴爬上爬下,树皮都被我们磨光亮了。夏末,桑葚红了,似碧绿的天幕上缀着密密麻麻的小灯笼,在孩子的世界里,这里仿佛就是课本上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恍若仙界。

现在细想起来那时的无忧无虑,有一种想回到当年的冲动,那段刻骨铭心的快乐记忆,经常出现在我的作品中,成为我这一辈子专享的素材。

运河的桑葚肥大多汁,得益于运河的滋养,再加上纯自然野生品种,不像经过培育的那样秀气、端庄,骨子里就有一种不守规矩的浪漫。桑葚红了,风一吹,随我们的情愫一起颤动,诗意着我生命一隅的璀璨,伴随着我无比兴奋的趣味时光。随便爬上一根树杈,一伸手就是一把,那个甜啊,齁嗓子,它的甜像蒜那样,直达心扉。吃个桑葚弄得脸上一块红一块紫,像个小鬼,白背心、白裤衩都成了桑葚色……

运河大堤的桑葚,想起来就沉醉其中。一晃多年过去了,只有感叹岁月匆匆如昙花,生命总在瞬间完成一次脱胎换骨的轻松与甜蜜。

时过境迁,运河大堤已修了宽阔的柏油马路,自然的景观已成历史。桑葚只能在回忆里慢慢发酵,只能留下文字的叙述,多少年后,便无人知晓,只有按图索骥,在梦中眺望文字,以乡愁的回忆安抚下一代人。

运河弯弯,桑葚颤颤。岁月跌宕,我起伏的内心就有了继续写下去的理由。因为我可以在怀念的过程中释放得更多,在深陷的过程中,轻松地喊出我的爱。

2024-03-06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46624.html 1 运河之上桑葚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