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31分钟抢救两条生命

——记市“十佳巾帼奋斗者”、最美援青医生高秀娟

■ 本报记者 赵琦

高秀娟是聊城市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也是一名在海拔3300米的雪域高原多次与死神赛跑的援青女医生。3月6日,记者采访了高秀娟,倾听这位巾帼奋斗者在援青工作中的感人故事。

克服种种困难 守护群众健康

作为长期工作在医疗战线上的一名女性,高秀娟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2022年7月,她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报名到高寒、高海拔的藏城刚察援青,并担任刚察县人民医院副院长。

临行前,有经验的前辈们嘱咐高秀娟说:“刚察只有两季,一个是冬季,一个是‘大约在冬季’,自然条件恶劣,要有心理准备。”尽管做好了充分准备,还是被现实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初到刚察,高秀娟就出现头疼、头晕等高原反应,紧接着出现嗓子干哑、流鼻血等症状。最严重的是睡眠不足,胸口像被压了千斤巨石,刚刚入眠就被憋醒,每个晚上都要折腾几回。“尽管身体上有诸多不适,但当自己用专业技术解除病人痛苦时,再多的疼痛和委屈都在此刻尽数消散。”高秀娟表示。

在刚察,高秀娟带领聊城医疗队,发扬“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境界更高”的精神,建立了麻醉疼痛诊疗中心,开展40余项新技术,引入快速康复理念。在当地5个乡镇、11个村进行巡回义诊,为千余名藏族同胞送医上门。她还协调爱尔眼科医院,为150名高原白内障患者带去光明,减免费用150余万元。

与死神赛跑 挽救母子生命

2023年11月底的一个深夜,寒风冰冷刺骨,在刚察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一名产妇出现“胎盘早剥”状况,生命危在旦夕。凌晨一点多,高秀娟接到刚察县人民医院打来的求助电话,立即带领聊城援青医疗团队的“娘子军”冒着风雪,快速奔赴医院,上演了一场生死救援。经过大家团结协作、奋力抢救,最终母子转危为安。从发现险情至母子平安,仅用31分钟。

为了尽快掌握牧区群众的健康状况,高秀娟到刚察的第一时间,深入牧区与农牧民群众促膝交谈,了解身体状况,熟悉饮食结构,倾听健康诉求。

牧区有的群众因患肝包虫病多次接受手术,肚子上的刀口织成了网,瘘口还在流脓;有些牧民同胞骨折后不能及时到医院就诊,错过最佳手术时机……牧区群众经受的这些痛苦,让高秀娟意识到不仅仅要救死扶伤,健康科普也势在必行。

高秀娟带领援青医疗队不断加大卫生健康宣传力度,把藏汉双语的健康科普与乡村振兴、全民健身、重大疾病防控等工作有机结合,采用新载体,挖掘新渠道,成功制作推广80余期科普短视频,最高一期的视频浏览量达800万人次。

挽救脑瘫女童 共谱山海情

巡回义诊中,高秀娟了解到,一个困难家庭中有两个脑瘫女童,因当地的医疗条件不足等原因导致姐妹两人未能及时得到治疗,生活不能自理,失去了上学的机会。“我也是位母亲,必须要为她们做点什么。”高秀娟说,“我积极协调援青医疗队在当地为两个孩子做了全面体检,开展远程多学科会诊,制定了翔实的诊疗计划,并为孩子争取到实施免费手术的机会。”

2023年8月16日,高秀娟带着两个孩子和他们的父母,从刚察来到了聊城市人民医院。她还给孩子准备了生活必需品、书包和玩具,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如今,两个孩子都已经康复,开始了校园生活。当高秀娟援青结束准备返回聊城时,两姐妹跳了一段藏族舞蹈为她送别。8岁的妹妹还悄悄告诉高秀娟:“阿姨,我一定好好学习,以后要考到聊城三中的‘海北班’,然后考医学院,将来也像您一样做一名医生。”一句话让高秀娟湿了眼眶。

在援青的500多天里,在援受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刚察县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二甲复审和国家胸痛中心基层版认证,完成6个省县重点专科最终考核,孕产妇零死亡,区域救治能力持续提升。援青终期考核中,聊城医疗团队的工作成绩稳居山东援青第一名,团队获得了“奋进新时代,共谱山海情”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高秀娟也获得了“援建海北工作突出贡献个人”“最美援青医生”“优秀援青专家”“山东援青干部人才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近日,她还获评2023年度聊城市“十佳巾帼奋斗者”。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高秀娟说,将继续恪守医师的神圣誓言,拼搏奉献,勇担职责,在建设“六个新聊城”的新征程上展现“巾帼不让须眉”的耀眼风采。

2024-03-08 ——记市“十佳巾帼奋斗者”、最美援青医生高秀娟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46731.html 1 31分钟抢救两条生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