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2023年我市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任务
本报讯 (记者 林晨 刘志耀) 3月9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读懂市政府工作报告”主题新闻发布会生态资源专场第二场,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凯介绍了2023年生态环境工作有关情况。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生态环境系统以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指引,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2023年,我市顺利完成PM_2.5浓度、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任务。14个省控以上断面水质全部达标,连续三年消除Ⅴ类及以下水体。国控断面水环境质量指数列全省第5位,优良水体比例为90%,优于考核目标50个百分点。10个在用的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稳定达到Ⅲ类水标准,群众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
凝聚攻坚合力,共管共治格局进一步深化。市委、市政府坚持定期研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及时协调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市环委办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完善“明确目标+调度督导+问效考核”的督政模式和“发现问题+督办落实+建章立制”的督企模式,建立闭环工作机制,污染防治攻坚战完成情况列入年度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内容。各县(市、区)党政正职现场办公339次,关键少数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去年办理信访件4576件,群众满意率达97.3%。
科学精准治污,污染防治成果进一步巩固。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部署实施大气“八条重点工作线”机制,提升精准治理能力,各工作线累计排查问题24167个。全市1500余家企业、588家加油站、户外工程等严格落实错时生产、错时加油、错时施工等措施。全市9家水泥行业粉磨站全部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大力推进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全市原辅材料源头替代比例达到68.46%。连续四年实施供暖季公交车免费乘坐政策。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打造集“常态巡查、动态监测、长效监督”于一体的链条监管模式,构建流域“污染溯源—问题诊断—应急响应”工作机制。2023年度,全市共计开展巡河检查5000余人次,获得监测数据35000余个,推送办结河流断面督办信息2600余条。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达50%以上。完成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146份,全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明确19个优先监管地块,超额完成风险管控任务。全市59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全部落实年度法定责任义务。发布实施《聊城市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为省内首部市级涉危险废物专门性地方法规。
激发改革活力,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进一步夯实。创新建立环境要素指标调蓄库,深挖要素指标,保障重点项目建设。2023年完成465个建设项目环境要素保障,涉及环境要素指标2700余吨。深入推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成功争创省级试点市并完成实质性交易,环境要素指标进入“可买可卖、高速流动、高效利用”新阶段。建立中国-太平洋岛国绿色发展合作联盟平台,已有6个国家的20个商会、企业加入。
王凯表示,今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锚定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目标不动摇,以更高标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各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引领,以实施“四减四增”为抓手,坚持标本兼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助力全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