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一条河的变迁说开去
■ 赵宗锋
在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已成为国际化新地标和城市新名片。
实现东三环至红领巾湖6公里旅游通航,贯通18公里高品质滨水绿道,乘船可一览二十四桥十八景,两岸业态多元,游客纷至沓来。尤其是夜间,泛舟水面,灯光摇曳,古都京韵风情无限。
然而谁又能想到,仅仅5年前,这里还是行人避之唯恐不及、商家背对着河经营的“臭水沟”呢!
从“臭水沟”到“网红河”,亮马河的变迁,可以给予以水闻名的聊城太多启示。
近水亲水是人的自然本性。把水文章做好,聊城应该当仁不让。假设同样是面对一条河的更新改造,我们是满足于基本的生态环保要求,还是立足于发展需求,超前谋划,把水系建设与商业消费模式结合起来统筹考量,让人们从绕着走到纷纷去打卡,让商家从“背向经营”到把店门开到河边?我们能否规划先行、保持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实现岸线整治、桥梁改造、慢行连通、景观亮化、河湖贯通、旅游通航的一体化改造?或者,回到一个最基本的角度,在面对类似“臭水沟”的发展“拦路虎”时,我们要以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标准去克服困难?
北京的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聊城没法照搬照抄,但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战略思维、开放思维、创新思维、系统思维,我们可以学,也应该好好学。
要有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对胜利的渴望,要有争第一的豪气和不断攀登的精气神,要有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大坐标”中找寻定位的视野和格局,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届接着一届干的定力和韧劲,要有敢于打破条条框框的担当和创新求变的水平,要有融入血脉的为企业和群众服好务的理念和行动,要有始终保持空杯心态、不断提升个人专业能力和素养的自律和努力……
水无形而有万形,水无物能容万物。跳出聊城看聊城、跳出差距看差距、跳出自身看自身,主动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事物,积极拥抱时代变化,求新求变求突破,我们才能登高望远,看清一条河的流向,进而收获大地丰美、瓜果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