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数智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市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系列报道之二
■ 本报记者 李政哲
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对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部署,提出“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近年来,聊城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指示要求,把抢抓数字经济新风口作为加快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破题之举,推进工业经济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努力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双向奔赴”。2023年,我市企业上云突破1.4万家,选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40家,推动1000余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位于临清市烟店镇的山东泰扬精密轴承制造有限公司依托“产业大脑+数智工厂”模式,打造“工备云”数智工厂解决方案,结合“轴承产业大脑”,深度融合轴承产业生产链条,解决了制造业中排程、生产、质量、订单、采购、库存等核心痛点,实现了制造企业生产全流程的实时准确管控。
“该方案提升了轴承产业的协同生产能力,降低了轴承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实现上下游信息共享、追溯、联动,促进政策链、产业链与服务链深度融合,提高了轴承产业数字化转型速度。”3月25日,企业负责人李凤龙介绍。
当前,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广泛应用,已经成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推动力。今年以来,我市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激发创新动力和融合发展活力。
3月26日,在诺伯特智能装备的生产车间,技术人员在对企业自主研发的非金属五轴加工中心进行发货前的精度测试,产品即将发往苏州的大型新能源汽车内饰生产厂家。
“今年,我们更加注重创新研发再突破,自主研发的新型智能装备工业机器人非金属五轴加工中心,实现行业内进口高端设备的替代,人工、运费成本大幅降低,提高了生产质效。”该公司副总经理刘博华说。
科技创新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展空间、深度赋能,产业发展为科技创新提供转化载体和应用场景,二者深度融合、互促共进,能够为发展提供强大动能。我市将在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上下功夫,引导企业打造更多省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高层次研发平台,开展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推出更多科研成果;支持链主企业牵头建设技术研究院,加快实现“一链一院”,加强与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新型工业化“最大增量”。
此外,我市还将做大电子信息制造业,做强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推动5G由广度覆盖向深度覆盖转变。着力构筑“1+N+X”数字经济生态服务体系,建设聊城市新型工业化智慧平台,围绕轴承、电缆等打造产业大脑,培育多个数字化应用场景,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引导企业广泛应用数智技术,将数字化生态、信息技术等有机融合,持续培育数字化转型标杆和试点企业,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