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见梨花开
——写在冠县第十九届梨园文化观光周活动开幕之际
■ 本报记者 刘亚杰
三月春光好,又见梨花开。3月28日—4月3日,冠县将举办第十九届梨园文化观光周活动,届时,中华第一梨园将和四面八方而来的游客再续前缘。
冠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春秋古邑、千年名县,拥有全国知名的“红色冠县”“中华梨乡”“武训故里”“灵芝福地”四大名片。近年来,冠县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擦亮“人文、红色、生态、田园、研学”五大品牌,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倾力打造“有花有林有风光,有水有诗有远方”的康养胜地、文旅强县。
目前,冠县拥有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5处、国家AA级旅游风景区5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省工业旅游示范点1个、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1个、省旅游民宿集聚区1个、省红色文化特色村2个、省旅游特色村4个、省景区化村庄3个、市乡村旅游点8个、市乡村旅游综合体2个;境内存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1处。
依托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多样的自然生态资源,2023年冠县文旅事业发展蒸蒸日上,全年实现旅游收入14.08亿元,同比增长37.82%;接待游客258.27万人次,同比增长61.68%。
文旅融合开辟新路径。在柳林镇,冠县打造了以“七彩乡韵”为主题的民宿集聚区,并成功创建为第二批山东省旅游民宿集聚区,填补了全市行业空白;在兰沃乡,冠县以“中华第一梨园”升级改造为载体,规划提升梨文化博览馆、梨园大戏台等13个景观单元和60多个景点新地标。该县还重点打造马颊河生态旅游度假区、灵芝科技示范园等文化旅游康养项目,加快文旅融合发展。
文化传承迎来新面貌。2023年,冠县新增非遗项目24项、传承人32名,“非遗进校园”暨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入驻13个学校。成功申报2名国家级和1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积极推荐申报省级非遗工坊,郎庄面塑非遗工坊入选第二批省级非遗工坊,全市唯一。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创作完成蛤蟆嗡小戏《一言千秋》、豫剧小戏《光荣榜》、四平调《惠农直播好处多》、曲艺作品《回汉一家亲 七大伉俪美名传》、歌曲《梨花飘香的地方》、舞蹈《冠州四季》等10余部优秀作品。
创新供给释放新活力。近年来,冠县积极打造旅游住宿新业态。开发房车露营、木屋度假等住宿业新产品,不断满足游客周末游、短途游、亲子游等多层次需求。持续加大旅游酒店供给。县会议中心建成投用,引入山东南郊集团运营管理;引入意大利G&M集团旗下乔治·莫兰迪高端酒店;在中部清泉河风景区核心地段筹建1处四星级酒店;在城区北部建成1处灵芝主题酒店;与杭州颐高集团对接洽谈,在城区西部规划建设梨泰坊项目,引入高端商务酒店,打造集商业、文化、科创于一体的城市中心,让游客不仅玩得好,还能留得下。
阳春三月游冠州,2024冠县第十九届梨园文化观光周将深挖乡村文化底蕴、紧扣文旅热点,以创新梨园文化表现形式、创意推广乡村好时节公益歌曲、沉浸式展现冠县文旅资源等多种方式呈现梨园胜景,讲好梨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