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志愿红”添彩基层治理
——蒋官屯街道打造“蒋心连心”志愿服务特色品牌
■ 本报记者 夏旭光
蒋官屯街道与青岛中康爱邻里合作,依托“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为125名残疾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蒋官屯街道中学、蒋官屯街道中心小学,先后举办防踩踏演练、红色故事主题演讲、家长开放日等各类特色志愿活动20余次,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助力家校共育起到积极作用;各社区文艺队伍志愿参与文艺表演10次,既当演员又当观众,增加了群众参与活动深度;联合海吉亚医院开展义诊活动20场次,把基本医疗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
如今,在开发区蒋官屯街道,“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当志愿者”已蔚然成风。近年来,该街道持续开展志愿服务,整合街道志愿者队伍,打造“蒋心连心”志愿服务特色品牌,开创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服务治理新格局,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以无数微光汇聚时代暖流,颂扬时代新风。
蒋官屯街道不断完善志愿服务体系,搭建志愿服务平台。坚持“1个导向”,以党建引领志愿工作开展,以6个社区为阵地,统筹若干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志愿服务队伍,建设了“1+6+N”志愿服务体系。凝聚干部、党员、群众、企业等社会力量,实现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和志愿队伍全覆盖,形成推动基层治理的共同体。
蒋官屯街道把热心公益服务的党员、群众整合集中起来,推动个人服务组织化,使个体志愿服务发展成为规模化的志愿服务组织。开发区助学志愿者协会多次从事公益活动,点亮贫困学子的求学之路。“80发展联盟”尽心尽力帮扶家贫志坚学生、孤寡老人、残障儿童等群体。
蒋官屯街道制作了13850份党建连心卡,由网格员和包村干部入户上门发放,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服务理念宣传到户,实现社会服务“零距离”;将接到的群众诉求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原则进行受理,按“分类处理、限时办理、定期梳理”运行机制规范流程,保证群众诉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成立村级积分制管理工作小组,建立积分管理台账,依托农村便利店建立“积分兑换超市”“自动售卖机”“自助超市”等,自助兑换居民基本生活物品,发动居民力量志愿服务城乡人居环境整治。
蒋官屯街道以组织志愿服务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培育文明乡风。一方面借乡村文化旅游节时机,开展理论宣讲、知识讲座、评议交流等宣传教育活动,普及文明礼仪、公民思想道德规范知识,通过文化的特殊牵引力营造文明氛围;另一方面利用村级文化广场开展传统节日主题系列活动110余场,以文体活动的繁荣满足社区群众对更高层次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