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聊城制造绿色竞争力
——我市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系列报道之三
■ 本报记者 李政哲
早春三月,在全国两会上,关于“绿色”的讨论不绝于耳。政府工作报告中,和绿色发展相关的工作安排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单独成段。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我市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积极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厚植新型工业化生态底色。
在信源环保建材有限公司产品展区,一垛垛各式各样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板、纸面石膏板整齐排列,格外醒目。“这些产品的原料是生产环节产生的副产品。通过先进的加工工艺,一粒小石子也能实现‘七十二变’。”企业相关负责人白国林说。
一粒石子的“七十二变”,折射出信源环保建材有限公司由传统资源型企业向绿色创新型企业精彩蝶变的过程,是我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生动实践。
去年以来,我市坚持增存并举、先立后破,启动实施制造业强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突出“四化”带动、“五链”融合,全面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超过58%,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几乎实现翻番,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更加牢固。
在中通新能源汽车总装车间内,4条国际先进的客车总装生产线映入眼帘。“我们大力发展新能源客车,随着新能源汽车项目建成投产,中通客车新能源汽车业务占比进一步提升。”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兴富介绍,公司通过销售7.5万余辆新能源客车,每年减少碳排放949万吨,相当于植树2.5亿棵,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走进东阿阿胶体验工厂,阿胶香气扑面而来。华润阿胶及生物医药产业园作为全国最大的胶类中药基地、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探索出了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独特路径。“我们打造花园式工厂,发挥中医药产业优势,形成了以东阿阿胶中医药康养为特色的工业旅游新模式。”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新华介绍,东阿阿胶坚持生态优先,走绿色发展之路,自觉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应用5G智慧,不断提升设备自动化、数字化水平,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当前,国家正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这一转变,对能源结构转型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我市将在新能源、碳排放指标两个方面双向发力,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持续完善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推动化工、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实现绿色化改造。加强绿色制造标杆引领,深入开展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企业建设,优化绿色诊断服务,为企业绿色化改造添动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规范企业培育力度,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积极打造绿色消费场景,加大绿色低碳产品政府采购力度,扩大绿色建材、高效节能环保装备等消费,有效激发绿色消费市场潜力。
此外,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飞速发展,我市还将积极探索建立废旧电池回收利用产业链,提高再生资源利用率,助力“无废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