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文”为底 活化更新
——我市做好古城区业态活化加减法
■ 本报记者 张目伦
“这里原为道署西街老粮库,始建于20世纪40年代末,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退休’的粮库成了博物馆,每月都有上万名游客来参观。”3月22日,东昌府区博物馆馆长于中胜向前来参观的聊城市中华职教社“温暖工程”电商助企服务队成员介绍了老粮库的保护利用情况。
“在聊城地委专署旧址,我们了解到历史建筑修缮利用和非遗展示情况;看了沐凡舍·唐、冠县灵芝文化馆等,各县(市、区)为古城业态活化作出的努力让人印象深刻;海源雅集、轰趴馆等项目充分体现了古城住宅功能转换、利用的价值。”参观活动中,聊城市中华职教社副秘书长修桂芳对古城区业态活化的创新做法深有感触。
近年来,聊城水上古城“长”出10余座博物馆,带火了一批网红店,多处历史建筑变身游客打卡地,既传承了历史文化与非遗民俗,又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些源自我市立足“文旅兴市”目标,在古城区业态活化方面做出的加减法:增加功能性、品味度、烟火气,减少过度商业化。
3月28日,聊城市文旅集团总经理助理、水上古城文旅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海江介绍,去年,聊城水上古城景区成功实施了40个业态活化项目,覆盖面积达9000平方米,总投资额约3000万元。这些项目不仅包括自营商业模式的创新尝试,还涵盖了子公司分包使用和回租利用房屋的多元化发展,全面激发了古城的商业活力。
聊城市文旅集团古城公司在楼南大街精心打造了两处景区自营民宿——海源雅集民宿与大树王国民宿,它们凭借独特的文化氛围和卓越的服务品质,迅速成为游客的新宠,并被评为山东省五星级旅游民宿。青岛啤酒1903加盟店、海源书房等自营餐饮项目也为游客提供了享受美食的优选之地。
古城内的多处房产被分包使用,涵盖了换装馆、威亚体验馆等多种形式,使用面积达3600平方米。这些项目不仅丰富了游客在古城的旅游体验,也为附近居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市文旅集团还成功引入京东超市等,既满足了居民的日常需求,也为游客提供了便捷的购物体验。在古城商业租赁方面,我市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商业资产的高效利用和业态的持续活化。
针对古城现有的商业体系,市文旅集团结合古城区建筑的实际情况,主动开发意向客户,为古城区引入了更多优质商家。为了提升景区商业运营的效益,该集团积极推进景区商业统一支付系统的建设,与多家银行和金融机构进行了紧密对接,目前,有5家自有门店全面应用了统一支付系统。同时,市文旅集团对景区商业资源进行梳理,在楼南大街和光岳楼四周精心布置24处可移动式商亭和打卡美陈,并针对性地调整商业政策,重点发展文旅商业业态。
为进一步释放景区活力、创新消费场景、活化景区业态,让景区活起来、火起来,市文旅集团举办了一系列拉动景区人气的活动。“新春嘉年华”“花开古城·春风季”“古城里的浪漫心跳”等,加上大小演艺活动、美食节等,吸引周边游客来古城游玩。游园会、音乐节、曲艺表演、非遗展演、特色休闲市集等,让游客在古城有的逛、有的玩,丰富了游客群众的文化体验,提升了景区的审美格调和商业价值。
赵海江表示,经过一系列整改提升工作,聊城水上古城景区在硬件设施上得到显著改善,在软件服务上也实现质的飞跃,商业业态更加多元化,游客体验更加丰富,商业运营效益显著提升。“山东省旅游休闲街区”“山东省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等荣誉的获得,就是对景区活化历史文脉、激发现代活力、打造夜间商业新典范的认可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