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有奔头 农民尝甜头
——十五里园镇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赋能乡村振兴
■ 本报通讯员 刘怀宇 山林娜
春耕时节,在阳谷县十五里园镇赵杨李新村的田间地头,到处一片忙碌景象。望着成片的麦苗,赵杨李新村党支部书记汪凤华对今年的丰收充满期待。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自主经营土地230余亩,种植紫小麦、糯玉米等特色农作物,年可新增村集体收入10万元。我们还通过党支部领办劳务合作社、农机合作社,形成农产品产销一体化的发展模式,解决了20余名劳动力就业问题。”汪凤华高兴地说,“发展村集体经济,村民是最大的受益者。现在,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赵杨李新村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形成产业化经营模式的案例是十五里园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一个成功典型。近年来,十五里园镇引导村“两委”班子围绕资源、产业、项目做文章,通过土地流转、转变土地经营模式和入股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方式,发展村集体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思路一转天地宽。去年以来,该镇筛选部分村党组织书记到阳谷县安乐镇、阎楼镇和冠县辛集镇等地参观学习,拓宽村集体增收思路。学习回来后,这些村破题先行,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自营流转土地,逐步打开局面。该镇一方面发挥樱桃、秋月梨、紫小麦、大棚蔬菜等产业优势,以赵杨李新村、昌盛新村、繁荣新村为中心建成“绿色田园”示范片区,打造集观光、采摘、科普于一体的乡村农业项目;另一方面,探索“党支部+合作社+电商”模式,开启电商运营“直通车”,打造集产品展示、人才培训、直播带货、物流配送于一体的“印象·十五里”电商孵化中心,拓宽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
该镇整合闲置土地资源,采取“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土地入股+土地托管”模式和“保底收益+年终分红”方式,由村集体自主经营。目前,该镇已和聊城市国兴城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在顺意新村、祥泰新村等村开展土地集中托管经营试点工作,打造优质粮种万亩示范区,可实现集体农户双增收。盘活昌盛新村150亩旧窑厂,由村集体统一经营,采取“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渔业养殖”模式增加村集体收入。
截至去年底,十五里园镇19个行政村集体收入均实现10万元以上,其中达到50万元的村4个,超过100万元的村2个。各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自营流转土地5991.2亩,可实现集体增收3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