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事和为贵 有礼让三分
——茌平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见闻
■ 本报记者 王军豪
“万事和为贵,有理让三分”,这是记者4月3日在茌平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道交一体化工作站的展板上看到的一句话。
“绝大部分交通事故都是过失造成,所以我们把这句话做成展板挂在墙上,尽量让当事人以平和的情绪来处理纠纷。”工作站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亢德申告诉记者。
2023年10月,茌平区法学会在茌平区交警大队设立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道交一体化工作站。自那时起,该区的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处理工作打开了新局面。
不久前,亢德申处理了一起交通事故纠纷。孔某驾驶小型货车与陈某驾驶的电动自行车相撞,造成陈某受伤,两车不同程度损坏。交警部门现场勘验、调查分析后,认定孔某负此事故的主要责任。但是,双方对于事故赔偿问题争执不下,于是来到工作站咨询调解。
了解了基本情况后,亢德申首先向当事人释法明理,避免双方产生更大的矛盾及抵触情绪。陈某认为,孔某应向自己赔付医疗费、误工费、精神损失费、交通费等多项费用。而对于陈某的诉求,孔某愿意承担除精神损失费外的各项费用。面对此景,亢德申首先安抚双方的情绪,向其耐心解释关于精神损失费是否应予以赔偿的问题,告诫双方要以尽快化解纠纷为目的,而不能激化矛盾,教育双方应做到“万事和为贵,有礼让三分”。最终,双方达成和解。
这起纠纷的顺利解决,是茌平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道交一体化工作站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简易纠纷1小时内处理完毕,需要保险公司理赔的7个工作日内处理完毕,复杂疑难的不超过1个月。”亢德申介绍,这种做法大大减少了当事人的损失,避免了当事人的诉累。自成立至今年2月份,工作站已处理各种交通事故案件纠纷220余件,其中受伤理赔70件,车辆财产损失130余件。
处理纠纷效率高、效果好,最大的原因还是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的为民情怀和专业的法律素养。以亢德申为例,他在法院系统工作近30年,退休后一直在茌平区人民法院道路交通事故一体化诉前调处中心工作,每年调处案件近500件。“被聘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后,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会继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亢德申说。
首席法律咨询专家道交一体化工作站在事故调解中不收取任何费用,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争取让当事人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友好和平地处理纠纷。工作站推行“明、抚、面、位、和”五步调解法,向当事人释明事实,对当事人关心抚慰,让当事人面对实际情况、换位思考,最终实现以和为贵。“2022年起,我们创新推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引导法律专家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和矛盾化解。如今,首席专家人数已达7名,他们在推进乡村振兴、化解矛盾风险、维护和谐稳定上作出了突出成绩。”茌平区法学会会长孙国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