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精神
我市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文明祭扫活动
本报讯 (岳耀军) 翠柏青松伴英烈,清明祭扫寄哀思。4月2日上午,由市文明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开展的“我们的节日·清明”文明祭扫活动在鲁西北革命烈士陵园举行。500余名中学生代表进行庄严的祭扫仪式,表达对革命先烈的追思之情、尊崇之意。
清明时节,陵园内革命烈士纪念塔巍然屹立,四周翠柏环绕。佩戴红领巾的学子们列队整齐,神情庄重,肃穆伫立。上午9时30分许,“我们的节日·清明”文明祭扫活动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全体代表庄严肃立,齐唱国歌。伴随着《献花曲》,团员代表、少先队员代表抬起花篮,缓步走向革命烈士纪念塔,将花篮摆放在纪念塔下,全体人员鞠躬默哀,向保家卫国、献出青春热血的英烈表示深深的哀悼之情。
“同学们,今天,我们站在革命烈士纪念塔前,缅怀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深知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是革命烈士用自己的鲜血换来的。作为共青团员,我们一定不辜负烈士们的遗愿,踏着烈士们的足迹奋勇向前。”在活动现场,少先队员代表的发言感动全场,他们用铿锵的声音、真挚的情感向烈士们表达崇高的敬意。
祭扫仪式结束后,在陵园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学子们有序瞻仰了纪念塔、参观了纪念馆。一张张珍贵的照片、一件件历史的遗物,无不诉说着先烈们在抗日战争年代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和为中国革命作出的巨大贡献。大家深感革命先烈的伟大,更加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续写时代华章的信念。
鲁西北革命烈士陵园位于莘县大王寨镇东丈八村西北,又名丈八烈士陵园,是为了纪念在抗日战争期间献身于鲁西北解放事业的先烈们而修建的,于1945年破土动工,1946年清明节竣工。陵园内长眠着936名抗日战争期间牺牲的英雄烈士,有烈士陵墓502座。1987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一批省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15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2015年被山东省党史研究院命名为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2018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山东省国防教育基地,2022年被山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命名为山东省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
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文明低碳祭扫方式,共同营造安全、文明、节俭的社会氛围,今年清明节期间,市文明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针对未成年人联合开展了“我们的节日·清明”文明祭扫主题活动。活动主要以云上祭祀、集体共祭、敬献鲜花、擦拭墓碑、倾听先烈事迹等方式,进一步加强红色教育,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引导未成年人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先烈们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