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河”音乐提升聊城文化品牌路径研究
■ 张迪
“江北水城”聊城,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千里奔腾的黄河和贯通古今的大运河滋养着数不尽的中华文明,两条河流在鲁西平原“挽手”,滋养着这座千年古城。作为大运河与黄河交汇的唯一城市,聊城不仅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也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在聊城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阳谷寿张黄河夯号(以下简称“黄河夯号”)作为一种声乐形式,由黄河文化孕育而生,而临清驾鼓作为一种器乐形式,因京杭运河发源而来。二者可谓是“两河”文化的鲜明代表,也是探究“两河”音乐,提升聊城文化品牌发展路径的重要内容。
黄河夯号和临清驾鼓承载着聊城的历史、传统和社会精神,其独特的音乐传统和风格,体现了聊城人的情感、价值观和文化特色。通过展示和推广“两河”音乐,不仅能够提升城市的认知力和吸引力,更能增强城市发展的引擎动力。通过音乐与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耦合,能够激发音乐产业发展的外力,从而促进城市经济繁荣发展。
打造特色城市文化品牌,如何让游客“游得深,留得下”已成为各地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课题。聊城依托其特殊的地理优势,可以打造“两河”音乐文化景观带,根据聊城市黄河(或运河)沿线地理特点和文化资源,确定黄河(或运河)音乐文化景观带的范围。如在运河沿线,我们可以选择一段流域,还原昔日大运河商贾云集的热闹场景,进行临清驾鼓、运河秧歌、东昌弦子戏的艺术表演和葫芦雕刻等手工艺品展销等,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聊城古老优美的“两河”文化。
打造特色节日,举办“两河”音乐文化展演,也是提升聊城文化品牌的又一重要举措。近年来,聊城市在端午节会举办龙舟比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队伍和观赛游客。我市可以在节日期间举办各类文化展演、活动或赛事,如以黄河夯号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临清驾鼓群众比赛、“两河”主题歌曲大擂台等活动,使游客们“来得了,留得住,住得下,还想来”。
另外,我市还可以结合节日习俗,制作具有城市特色和节日文化特色的手工艺品,开设美食一条街和酒店导引等,统筹规划吃、喝、玩、住、行,为游客消除后顾之忧,并制作节日活动手册和演出时间表,为游客提供行程参考。
“两河明珠”城市文化品牌是极具聊城特色的战略定位,相信在政府和群众的努力下,聊城一定会成为一座令人神往的“两河明珠”城市,也一定会成为黄河和运河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本文系2023年度聊城市社科规划课题(编号:NDYB2023110)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