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机遇·潜力·信心

——德国企业高管眼中的中国市场

■ 新华社记者 唐诗凝 刘恩黎 周蕊

“科思创在上海建设的全球第一座实现机械回收聚碳酸酯塑料规模性生产的工厂,已经在去年投产,年产能25000吨。德国在循环经济技术上领先,而中国又有很多应用场景。”

4月16日下午,记者在上海前滩见到科思创中国区总裁雷焕丽时,她向记者讲述了这个新进展。她还告诉记者,就在一天前,她同样将这一情况介绍给了来华访问的德国总理朔尔茨。

“我能感觉到他很感兴趣。”雷焕丽说。

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德国材料公司,科思创在上海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一体化生产基地以及亚太创新中心,截至2023年底,科思创在中国市场的累计投资已超过40亿欧元。“中国市场贡献了科思创全球20%的销售额,这些数字已经告诉我们,中国市场是不可以被忽视的。”雷焕丽说。

中国市场在德企高管眼中是什么分量?

4月14日,重庆市渝州宾馆,一场汇集西门子、拜耳、梅赛德斯-奔驰、宝马、蔡司等10余家知名企业负责人与重庆市有关方面的会谈在这里举行。作为随德国总理朔尔茨来华访问的重量级经济代表团,这些德企高管围绕绿色可持续发展与技术制造等领域未来在中国的务实合作进行交流。

“在这里投资,对我们来说不仅能开拓市场,也有机会给中国消费者带来更多新产品。”巴斯夫集团候任执行董事会主席凯礼表示,期待与中方共同努力,打造绿色产业基地。

“中国是充满机遇的国家。”敦豪集团首席执行官麦韬远认为,中国大型企业在全球广泛布局,未来在物流领域会有更多机会携手合作。

“我们在中国发展已有90多年的历史,和中国地方相关企业伙伴有着深度合作。”德国默克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葛丽鹤说,期盼未来有更多大型投资在中国展开。

……

德企高管们的到来,正是给中国市场和对华合作投出的信任票。路透社分析称,这份高管名单本身就凸显了中国作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的重要地位。

中德产业链供应链深度互嵌,市场高度依存。经贸合作一直是中德关系的“压舱石”。

商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德国是中国在欧洲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德贸易额占中欧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德国对华投资占到欧盟对华投资的三分之一。

德国经济研究所报告显示,2023年德国对华直接投资总额创历史新高,达到119亿欧元,同比增长4.3%。同期,德国对华投资占德国海外投资总额的比重达到10.3%,为2014年以来最高水平。

超过5000家德国企业在中国发展,2000多家中国企业在德国深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些数据成为多年来中德经济密切往来的生动见证。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脱钩断链”只会放大全球经贸风险。此次德企高管集体访华释放鲜明信号:越是复杂的国际背景下,越能彰显合作共赢的时代价值。

“全球面临很多挑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单独应对,德中企业应加强合作。”西门子公司董事会主席博乐仁在会谈中说。

对于德国企业来说,中国市场是否存在更多可能性?

博世氢动力系统(重庆)有限公司,是朔尔茨此次访华参观的第一家企业。这家氢动力工厂由中德合资建立,致力于将领先的氢燃料电池解决方案引入中国市场,已相继推出76千瓦、134千瓦、190千瓦等多款氢动力产品,最新研发的300千瓦产品也开始搭载客户车辆投入试验。

“中国的重要性在于其不仅是消费市场,更是创新中心。”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史蒂凡·哈通日前表示,中国引领着电气化、智能出行、人工智能、数字化和节能等领域的变革,博世持续在中国投入,借助本土人才和创新推动新兴领域突破。“我们在苏州和重庆的投资就是很好的例证。”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绿色转型新机遇,为中德经贸关系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新空间。

2023年,西门子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1亿元在成都建设西门子工业自动化产品中国智造基地;拜耳去年在北京建设亦庄开放创新中心、在上海设立Co.Lab共创平台,今年还将在上海成立新的健康消费品创新中心……

“我们将继续在华投资,加强与中国伙伴们的合作。”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董事会主席康林松告诉记者,近两年,聚焦数字化创新的上海研发中心成为其全球研发网络中规模增长最快的团队。“我们很高兴将于本月启用上海研发中心全新大楼,这标志着梅赛德斯-奔驰本土研发全面进入‘以中国创新,领全球风潮’的发展新阶段。”

德国经济代表团团长布兰特纳表示,看好中国经济前景,愿不断深化德中经贸合作,促进互利共赢。

新华社北京4月18日电

2024-04-19 ——德国企业高管眼中的中国市场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48997.html 1 机遇·潜力·信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