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知”护航 点“识”成金
——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的“聊城样本”
■ 本报记者 邹辉
知识产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标志着前沿技术的突破,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我市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强重点产业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全力推动知识产权产业化和价值实现,实行最严格的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有效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为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贡献了更多的“聊城样本”。
厚植沃土
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
知识产权是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标志。当前,我市正聚力攻坚突破,加快建设“六个新聊城”,做好知识产权创造质量的提升尤为重要。
不久前,“聊知先锋”服务队赴东昌府区嘉明经济开发区,开展知识产权赋能规上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精准帮扶,面对面解答企业在知识产权挖掘、保护、运用等方面的问题,并帮助企业完善知识产权布局,助力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聊知先锋”是由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合打造的党建服务品牌,主要通过开展“一企一策”知识产权帮扶,引导高新技术、专精特新企业加强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在全市形成一批有数量规模、有竞争优势的高价值知识产权资源储备。据了解,在“聊知先锋”服务队的帮助下,山东双力现代农业装备有限公司“一种拖拉机传动性能测试方法”发明专利从申请到下发证书,前后用时仅62天,成为目前我市授权最快的发明专利。
知识产权是促进企业创新的有力武器和制度保障。为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2023年,我市组织市优质专利评选,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等产业领域获补占比70%,44家企业入围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梯次培育库,8家企业入围省创新管理知识产权国际标准实施试点。我市还专门印发《聊城市高价值发明专利培育实施方案(试行)》,遴选6家企业作为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建设单位。截至2023年底,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995件,高价值发明专利1383件。
商标品牌价值由多种类型的知识产权组成,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日前,经过多方努力,我市3个企业商标品牌、1个区域商标品牌、1个商标品牌指导站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首批“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名单。通过引导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商标等各类知识产权的组合效应,我市商标品牌带动、企业壮大、区域发展、产业升级的品牌经济模式加速形成。
高效转化
知识产权赋能高质量发展
4月18日上午9时,聊城大学东校区实训楼报告厅嘉宾云集,我市重点产业专利开放许可暨聊城大学存量专利盘活推进会,在社会各界的期盼中拉开序幕。来自聊城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等高校的5位专家现场进行了专利路演推介,这是我市助力创新主体专利产品加速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一次路径创新。
长期以来,科技成果闲置率高、转化率低是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普遍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加快推动知识产权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是促进知识产权高效转化运用的有效途径。我市积极探索专利开放许可“1+2+3+N”模式,“1”即建立一个专利开放许可平台,“2”即建强市县两级组织体系,“3”即借助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行业协会、产业联盟三方聚力,“N”即吸纳多个高校、企业主体形成推进矩阵。截至目前,我市共征集企业专利技术需求156项,精准推送专利开放许可信息1528条,达成专利开放许可37项,获得可转化专利550余项。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大背景下,推动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多渠道盘活知识产权资源,已成为当下众多创新型企业的迫切需求。山东鑫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专利31件。企业因业务拓展需要,急需一批资金,但想要质押融资但抵押物不足,这让企业左右为难。我市市场监管部门通过授权专利质押,帮助企业及时获得银行融资贷款,解了燃眉之急。
面对创新型企业“融资难、缺担保”的困境,我市聚焦普惠金融重点领域,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相关政策植入智慧金融服务平台,着力为银企双方提供一站式集成化融资服务,不断提高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2023年,我市完成专利权质押融资业务176笔,同比增长55.8%;融资金额15.2亿元,同比增长36.9%。
深化协作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
“我们将全力为聊城企业在德国进行专利商标注册、侵权预警、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纠纷应对、法律咨询和维权援助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日前,德国LSG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罗福特·迪特尔博士表示。
高效利用离不开高水平保护。2023年9月,聊城市海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德国)工作站正式成立,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为我市企业走出去投资创业“保驾护航”。前不久,该工作站经过大数据梳理和分析,发现我市乖宝宠物、奥克特生物、诺伯特智能装备等5家企业商标在德国被抢注。工作站第一时间通知相关企业,并提出应对指导建议。这是我市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工作的一个生动注脚。
面对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涉及部门多、专业性强的特点,我市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链条,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行政协同保护力度,全力构建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的监管格局。2023年,我市多部门联合开展了“剑网”“铁拳”“蓝天”等各类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行为。建立展会保护协作机制,加大对山东聊城(莘县)瓜菜菌博览会执法巡查和维权,指导300余家参展单位签订知识产权保护协议,及时处置展会违法线索提升保护效能。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目前,我市市场监管部门已分别与市法院、市公安局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与司法确认衔接工作机制、市场监管领域行刑衔接机制。同时,我市还组建了聊城市知识产权仲裁调解站,健全仲调对接、诉仲对接衔接机制,全力构建便捷高效的知识产权纠纷化解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