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缩小-   默认o

用好改革开山斧 聚力攻坚新突破

——聊城市交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三周年撷英

■ 文/图 苑莘 谢榕 殷海燕

时间总在不经意间标注下发展的坐标。

2021年4月27日,市公路工程总公司与山东路桥完成合作,聊城市交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聊城交发)正式挂牌成立,并成为山东路桥控股企业。

从我市公路建设“地方军”到山东路桥控股企业,聊城交发用好改革开山斧,聚力攻坚新突破,三年间,见证了改革的力度,更见证了发展的高度。

近日,笔者走访工程建设、技术研发一线,实地感受企业发展的热辣滚烫。

从一业独大到市场多元——

“区域一流”体现发展质量

聊城、公路,这是人们对聊城交发的固有印象。三年的积累,让聊城交发迅速突破这两个标签,从传统道路施工商向区域一流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商迈进。

生于聊城、长于聊城的聊城交发,对聊城市场最为关注。他们在力争中标国省道改建工程及养护大中修项目的基础上,中标了市大外环、临清“四好农村路”等项目。聊城交发在聊城公路建设领域主力军的地位更加稳固。

在公路主业上,他们中标了临滕高速三标段、济菏高速改扩建五标段,填补了近几年公司高速公路业绩的空白。“因体制原因,我们自2018年后未承揽任何高速公路项目。”聊城交发临滕高速三标项目经理徐可,时隔几年再次来到熟悉的高速公路建设现场,颇有感触。

主要市场和主业的稳定,让聊城交发有了寻找市场新定位的动力。过去三年,他们不断完善市场准入资质,拓展了市政二级、预拌混凝土专业承包等资质。以项目拓市场,聊城交发成功进入市政领域,中标了淄博市沂源县化工产业园配套基础设施提升项目。聊城交发利用场站优势,积极开拓机料市场新版图,混合料销售、机械加工设备租赁等对外经营额达1.7亿元。此外,开拓海外市场也已经列入聊城交发的议事日程,目前,聊城交发正在积极跟进孟加拉国和坦桑尼亚的相关项目。

聊城交发党委书记、董事长左国胜介绍,聊城交发将坚定不移扛起做大做强地方区域优势公司的责任和使命,扩大市场纵深,拓宽市场渠道,坚持“公路主业、多元发展、质优高效”原则,努力打造专业特色突出、质量一流、绿色安全、廉洁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区域一流综合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商。

聊城交发正朝着这个方向前进,抢抓绿色能源产业布局重大风口,积极谋划风力发电项目产业链条,推动公司转型升级。目前,我市东昌路雨污分流项目以及沂源县化工产业园的配套设施建设,聊城交发都深度参与其中……

“十四五”期间,聊城市高速公路将达到646公里,普通国省道将达到1200公里;2024年,聊城市要建设聊城市柳园南路拓宽改造工程等3个交通项目和主城区排水防涝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等2个水利项目。“这为我们发挥区域公司优势,聚焦主业,积极拓展市政、水利等业务提供了机遇。”左国胜介绍,未来,他们将借助山东高速、山东路桥的规模、资金、协同优势,积极“走出去”寻找新的机遇。

从修路建桥到技术创新—— 科技赋能见证跨越高度

2023年11月29日,聊城交发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这是公司发展历程中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有了高新技术加持,公司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上迈出了新步伐。

这是过去三年,聊城交发围绕向创新型企业转型,持续发力取得的一座丰碑。但一支有几十年历史的队伍摆脱路径依赖,实现科技创新的从“0”到“1”又谈何容易。聊城交发挂牌之初,就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发展,即使是早期资金相对紧张的情况下,也没有减少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

绿色减排降耗,是聊城交发科技创新的主要方向。他们与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山东交通学院、山东建筑大学等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让一个又一个的技术创新成果在公路建设领域得到应用。公司科技创新发展中心主任韩同睿介绍,聊城交发依托在建项目开展科研项目12项,累计投入研发费用8726万元,平均投入强度达到3%以上,其中不乏重量级的科研成果。

道路大修工程中,路面上的废旧沥青是否还能得到利用?聊城交发参与研发的“废旧沥青路面材料精细化分级及功能化的热再生利用技术”破解了这一问题。他们利用精细化筛分和破碎技术,将铣刨料评价分档,重新用于路面铺设,实现了沥青的再生循环利用。“聊城每年要产生几万吨的废旧沥青。这项技术让这些废旧沥青获得了新生。”韩同睿说,这项研究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钢厂炼钢剩余的废渣在聊城交发手中也成了宝。他们的双层钢渣施工工法,将钢渣用于干线公路平交路口车辙处置,大大提高了路口路面的抗车辙、抗磨损性能,极大减少了普通国省道干线公路平交道口沥青路面车辙的发生概率。

聊城交发还行走在新设备使用的前沿。2023年8月24日,高端工程机械路面智能化设备施工观摩会在S246临邹线聊城大外环改建工程举行,这是智能化设备在全省公路建设领域的第一次正式商用。在新设备推广使用中作出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助力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是聊城交发的初心。

绿色减排降耗技术的研发利用,让聊城交发收获满满。“资源循环利用打响了我们的品牌,市内很多建筑施工都使用聊城交发的料。”聊城交发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延新介绍,他们今年计划在沉沙池超细砂的利用上有新的突破,“这既是深入贯彻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实际行动,也能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翻开2023年的创新成绩单,一串串数字光芒四射:获得国家级优胜工法2项、省级工法1项,省级优秀成果奖1项,省级优秀技术奖2项,市级QC优秀成果8项;新增授权实用新型专利6项,新增授权发明专利6项,参编标准8项,发布团标1项;在编团标1项、地标2项、行标1项、国标3项……踏出从无到有的关键一步后,聊城交发将在创新的路上继续阔步前行。

从路径依赖到活力涌流—— 改革创新彰显攻坚力度

26岁的王佳昶是一个认真敬业的小伙子,来公司仅仅一年多的他,已成为项目部的一位新秀。

“我是2022年秋招来到聊城交发的,进来后就去了临滕高速项目,主要负责结算、合同及统计工作。”王佳昶是齐鲁理工学院产品设计专业本科毕业生,参加工作后,他出色的表现赢得了项目部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和信任,刚被提拔为临滕高速项目工程部副部长。与他同年参加工作的小伙子张建策,经过在财务的多个岗位历练,如今正憧憬着一线的工作。“公司导师带徒制度,促进了我们快速成长。我们都会去一线锻炼,不到施工现场学不到工程建设的真本事。”

每年,聊城交发都会通过校招、社招等形式,吸引来像王佳昶、张建策这样的“新鲜血液”。“我们从事业单位转型为企业,职工年龄结构老化的问题正逐渐得到解决。”杨延新说,挂牌前职工的平均年龄已经达到46岁。

过去三年,聊城交发的制度改革逐步走向深入:

——加大市场化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加强管理人员梯队和年轻干部培养,实现了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已提拔(重用)30人;

——员工能进能出,通过校招社招引进57人,鼓励更多青年人到项目一线锻炼本领,坚持从一线重点培养锻炼青年人才;

——完善经营业绩分类考核体系,收入能增能减,薪酬向一线倾斜,考核指标深度与主要经济指标挂钩,激发了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如今,聊城交发的职工正在各个岗位上奋勇拼搏,他们的努力在业绩上得到了验证。聊城交发的规模和主要指标持续攀升。过去三年,注册资本金由成立之初的1亿元增至3亿元,营业收入由3.77亿元增至11.03亿元,利润总额由4040万元增至8114万元,净利润由3077万元增至7410.77万元,相较公司可研报告中三年预期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分别增长了66.42%、141.11%、163.94%。三年来,公司共中标项目36个,累计经营产值47.78亿元。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这三年是公司党的建设和管党治党走深走实的三年。三年来,公司制定了党建、纪检规章制度十余项,成立了5个基层党支部,研究“十四五”发展规划等重大事项300余项,5个党支部都被山东路桥党委评定为4星级党支部。公司党委创建了“红色领航·聊路先锋”党建品牌,进一步强化党建品牌体系建设,大大激发了公司党建工作活力。党的建设为公司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春风浩荡战鼓急,百舸争流自当先。聊城交发走过了不平凡的三年,正朝着区域一流综合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商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奋勇前进!

2024-04-26 ——聊城市交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三周年撷英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49455.html 1 用好改革开山斧 聚力攻坚新突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