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聊城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报告摘要
回望光辉成就 展望美好未来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聊城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带来的多重考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领域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胜利完成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之际,让我们一起在报告中“知过往,展未来”,回顾聊城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展望美好未来,奋力谱写新篇章。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1%,其中农村居民年均增长9%
制定实施12部地方性法规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4.2%
改造棚户区11万套、老旧小区630个
主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42%
676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退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过去五年的工作
我们牢记党的初心使命,“两个维护”融入血脉
始终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推动理论武装常态化长效化。
巩固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
隆重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爱党爱国热情充分迸发。
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我们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4.2%,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提高7个百分点。
实施省市重点项目856个、完成投资2438亿元,争取上级专项债券资金554.6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超1600亿元,实际使用外资连续3年翻番。
淘汰散乱污企业3238家、落后燃煤发电机组207.6万千瓦,关停电解铝产能53万吨、焦化产能60万吨、钢铁产能514万吨,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近20%。
制造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2.1%,税收占比超过40%,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新材料产业营业收入均超千亿元。
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发展环境日益优化
有效发挥改革义务监督员、网络监督员、企业家监督员作用,在全国率先推行市场主体商事登记“四级通办”,打响“拿地即开工”“交房即办证”“建成即使用”品牌,成为全省3个“点菜单”式改革试点市之一。
国资国企改革成果显著,鲁西集团、中通客车实现战略重组,华润生物产业园落户东阿,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总量翻番、达到67万户,凤祥股份在港交所上市,开发区亩均税收、亩均投资强度分别提高55%、44%。
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大幅增长,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实施“水城优才”工程,引进高层次产业急需人才过千人。
全市不良贷款率由最高位的9.9%降至2.7%,金融生态明显改善。
我们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城乡面貌大为改观
茌平撤县设区,高铁新区高点起步,主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42%,城镇化率提高4.9个百分点。
“四横两纵”高速网全面建成,济郑高铁、雄商高铁、聊城机场取得突破性进展,区域性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彰显。大力推进道路桥梁、地下管网、公园绿地等基础设施工程,改造棚户区11万套、老旧小区630个。
解决长期以来不动产登记办理难项目349个、2662万平方米,近20万户居民受益。
创成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
举全市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676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退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群众福祉全面增进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1%,其中农村居民年均增长9%。
累计城镇新增就业30万人,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网络,坚持“三个一”理念办教育,新建改建各级各类学校642所,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全覆盖,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2016年增加60天。
科学精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全省首个实现住院病例清零且患者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的市。
我们重视民主法治建设,社会大局安定和谐
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制定实施12部地方性法规,行政机关败诉率由2016年的22.2%下降至7.3%,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攻坚战,信访积案有效化解,智能网格治理模式在全国推广,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爱国统一战线日益壮大,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对台、港澳工作扎实推进,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工作全面加强,双拥创城实现“五连冠”,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关心下一代、老区建设、对口支援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我们扛牢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全面建成市县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
贯彻好干部标准,健全知事识人体系,常态化精准化考察使用干部,重实干实绩的导向更加鲜明。
狠抓干部素质能力建设,实施年轻干部优选倍增工程,干部队伍结构明显优化。
夯实基层基础,开展基层党建“6621”攻坚行动,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全面加强,集体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全部消除。
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严肃查处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完成十三届市委任期内巡察全覆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效明显,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
过去五年的工作体会
这是痛苦中转型、浴火中重生的五年,我们咬紧牙降能耗、促减排、治污染,以破釜沉舟的决心摒弃传统惯性思维,以刮骨疗毒的毅力根治发展沉疴痼疾,在爬坡过坎中更加坚定了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这是困难中求变、压力中奋起的五年,我们横下心补短板、强弱项、谋创新,将“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作为推动发展的总抓手,持续强化制造业强市、项目为王、“双招双引”是经济工作生命线、把群众的事当成天大的事等理念,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干成了许多过去想干而没有干成的大事。
这是实践中坚守、拼搏中自信的五年,我们瞪起眼抓作风、严纪律、树导向,以解放思想破冰、经“初心十问”自省、向“作风十弊”亮剑,全市上下精气神明显提振、正能量更加充盈、工作成效充分显现,“争创一流、走在前列”日益成为全市上下最大共识,“在鲁西大地率先崛起”汇聚起发愤图强的澎湃合力。
六个必须坚持
这五年我们经历的一切磨砺、面对的一切挑战、取得的一切成绩,都是聊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修课”,获得的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深体会到:
必须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必须坚持科学先进的理念引领
必须坚持事争一流的进取精神
必须坚持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怀
必须坚持刀刃向内的革命勇气
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以“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为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聚力“六个一”发展思路、“六个更加注重”策略方法、“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深入实施“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锚定争创一流,笃志走在前列,团结奋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聊城。
奋斗目标
建设加速崛起的富强新聊城
建设敢为人先的创新新聊城
建设近悦远来的开放新聊城
建设时尚宜居的美丽新聊城
建设安定和谐的幸福新聊城
建设昂扬向上的奋进新聊城
今后五年的重点任务
(一)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塑强产业竞争优势。聚焦“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深入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强化创新引领作用,以数字经济蓄势赋能,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强劲的经济发展新引擎。
(二) 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聚焦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城乡融合,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确保县乡党委书记把主要精力放在 “三农”工作上,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三) 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建设现代化宜居城市。持续建设有高度、有厚度、有温度的城市,高定位拓展承载能力,高品位推进城市更新,高效能改善城市管理,把聊城打造成为布局合理、便捷舒适、魅力时尚的美好家园。
(四) 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着眼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践行“三个都可以”承诺,深层次推动改革攻坚,多渠道破解要素制约,全方位优化政务服务,大力度推进对外开放,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
(五)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优化水生态保护格局,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擦亮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六) 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增强城市发展软实力。牢固树立文化自信,传承弘扬聊城优秀文化,唱响昂扬奋进的时代旋律,打造特色鲜明的文旅高地,发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以文化的璀璨之光照耀人心、引领风尚。
(七) 大力发展民生事业,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坚持把群众的事当成天大的事,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增收,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高品质的卫生健康服务,构建公平普惠的保障体系,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推动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完成奋斗目标,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聊城提供坚强保证。
铸就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
筑牢理想信念的思想根基
建设坚如磐石的战斗堡垒
锻造活力迸发的干部队伍
锤炼真抓实干的过硬作风
严守拒腐防变的纪律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