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赛南代表
保护利用让文物活起来
■ 本报记者 夏旭光
“这是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报告,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也是一个指导今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2月20日,临清市博物馆副馆长、中级馆员李赛南代表在讨论审议党代会报告时说。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文物工作者,她对报告中提到的“完善文物保护长效机制”“用好用活‘两河双城、十七镇村’历史文化载体”“支持临清市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有关文物保护的部分,很有感触。
临清作为运河名城、千年古县,有着丰富的文物遗存。目前临清市内现存文物古迹181处,会通河临清段、临清运河钞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拥有舍利宝塔、鳌头矶等12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贡砖烧制技艺、临清肘捶、临清架鼓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保单位、省保单位数量均居聊城市首位。近年来,临清市对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越来越重视,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取得新成效。
“我深刻感受到聊城市委、市政府对临清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视,心里更加踏实,干事创业的信心更足了。”李赛南说,“我们将增强做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实施好文物保护重点项目,推进临清运河钞关片区环境改造整治工程实施,进一步提高博物馆展览设施水平,有序推进文物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工作,进一步打响临清运河文化品牌,为临清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