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党的声音传递到社区居民
聊城日报社“献礼党代会 党媒进社区”活动启动
本报讯 (记者 刘亚杰) “阿姨您放心,别管是合同诈骗还是集资诈骗,都不影响您最后的追偿!”2月20日上午,在东昌府区柳园街道越河街社区东关国际小区,听到现场律师同志的解答,张女士一手紧握着工作人员,一手不停地擦拭着眼角。听到张女士的遭遇,聊城日报社党报热线(2921234)的工作人员详细地记录了下来。
“憋在心里很久,就是不知道跟谁说,今天说出来心里敞亮多了。咱这活动真是走到了老百姓的心里。”活动现场,张女士不停地夸赞。
初春的水城,草木萌发。20日上午,在市党代会规划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聊城的美好日子里,聊城日报社“献礼党代会 党媒进社区”活动在东关国际小区启动,聊城日报社党报热线工作人员携手社区工作者、律师代表、中医专家、爱心企业、物业工作人员等多个志愿服务团队,现场为社区居民群众搭建沟通交流、解疑释惑、解决问题的平台,向市党代会献礼。
党报党刊是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载体,是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主阵地。《聊城日报》《聊城晚报》见证了聊城的斗转星移和沧桑巨变,它们的成长和进步,凝聚着所有聊报人的汗水和心血,也集结着万千读者的期盼和信任。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聊城日报》和《聊城晚报》进行全新改版,打造全新的版式外观和视觉形象。《聊城日报》突出政治性、理论性,以要闻、时事和重大报道、典型宣传为主,恢复文体、副刊、理论、摄影等专版,版面信息量大了,新闻可读性强了。《聊城晚报》突出人民性、知识性,聚焦民生、文化、教育、健康、养老,更加迎合社区居民的阅读习惯和生活需求。
在2022年度党报发行工作中,聊城日报社探索日报晚报融合发行模式,全年订阅《聊城日报》每份560元,赠送一份《聊城晚报》,全年单独订阅《聊城晚报》每份160元,“一体两翼、融合发行”模式既拓展了报纸发行量、覆盖面,又为读者和订户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受到广泛欢迎和好评。新年伊始,《聊城日报》《聊城晚报》发行数量实现历史性突破,发行份数达到七万三千多份,全市每九十人中就有一人订阅《聊城日报》和《聊城晚报》。同时,聊城日报社创新构建报网端微屏一体化、全媒推送的新闻传播新格局,《聊城日报》《聊城晚报》、聊城新闻网与掌中聊城客户端、聊城日报视频号等实现优势互补、宣传互动、借力传播、相互赋能,极大地增强了聊城日报社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根据广大读者和社区居民朋友的读报需求,聊城日报社改进发行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变集中订阅为日常订阅,实行破月破季订阅,做到时时订、月月订、天天订。不管你在哪里,一个电话,工作人员都会上门服务、上门订阅,同时定期对热心读者进行上门回访,听取他们对投递发行及办报质量的意见,对好的建议及时吸纳。
“党媒进社区”活动是聊城日报社新春伊始推出的联系沟通、服务读者的一项新举措。随着这项活动的全面展开,聊城日报社将打造一个网上网下结合、线上线下互动的全方位、立体式、全天候、不间断的党媒为民服务平台。线下,聊城日报社通过“进社区”的方式,让记者进驻社区作为联络员,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帮助群众反映处理热点问题。线上,依托党报热线2921234和“帮你办”等栏目,聊城日报社安排专人接听热线电话、查看客户端后台留言,采用实时答复、转交记者采访报道、协调相关部门办理等方式,倾心倾力服务广大群众,切实彰显主流媒体的责任和担当。
“《聊城日报》《聊城晚报》是伴我成长的精神家园。报纸上的报道紧扣民生热点,都是我爱看的。”活动现场,东关国际小区的业主武春生表示,如今每天读书看报已经成为习惯,《聊城日报》《聊城晚报》就像一位知心朋友,陪他走过了一个个春夏秋冬。
群众有呼声,党媒有回应。自去年开始,聊城日报社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和“三遍访”活动,建立“2921234党报帮你办”民生服务热线,收集民意、倾听民声、了解民情、解决民忧,并以此为基础,聚力打造“公众参与、媒体监督、干群互动、呼应民生”的政务民生服务平台,打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党媒成为社情民意的“传声筒”,让党媒在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聊城日报社还将积极探索创建“党报阅读示范社区”活动和“党报阅读示范单位”评选授牌活动,让《聊城日报》《聊城晚报》在社区居民生活和社区公共场所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让读党报、爱党报在社区成为一种“流行时尚”,让小区志愿者化身党报传播使者,带动身边人心系党媒、爱上党报,尤其要引导青年看党报,帮助他们了解国家大事,知晓社会动态,增强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学习,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助力青少年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