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出海口”搬到“家门口”
——临清高标准打造鲁西国际陆港为外向型经济扩容
■ 本报记者 王鹏 王培源 吴兆旭
5月24日,在位于临清市的鲁西国际陆港内,当地外贸龙头企业三和纺织的一批货物,即将通过集装箱班列发往青岛港。与汽运相比,这种海铁联运的运输方式能为企业节省30%的运费。
“我们的主营产品蜡染布,全球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临清三和纺织集团销售部总经理李扬告诉记者,以前,企业的产品主要通过汽车运输到青岛港再出口,运输成本很高,一旦遇到特殊天气,就有可能无法按时交付。现在通过鲁西国际陆港的班列运输,企业每年节省的运输成本大约为500万元。
临清是“山东西进、晋冀东出”的重要门户,是京九铁路山东首站。此前,当地企业曾尝试通过铁路运输集装箱通达青岛港,但由于货源零散,班列很难按固定的车次和时间对开。
“要解决出口集装箱运输时效的问题,就必须做到天天有班列,天天对开。如果经常影响船期的话,客户肯定不认可我们的运输方式。”临清青港物流总经理李长青说。
落后的运输能力,成了临清外贸发展的“拦路虎”。转机出现在2019年,当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山东港口完成一体化整合,货源腹地开始向内陆延伸。
“山东港口致力于沿黄流域大通道建设,就是希望通过多式联运的方式,有效提高运输时效性,降低整个中西部物流的运输成本,更好服务于中西部地区企业的发展。”山东港口陆海国际物流集团多式联运中心总经理苏宗洋如是说。
山东港口瞄准了临清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处,货源腹地可辐射周围300公里的区位优势,选择在这里建设内陆港。
“临清市有化工品、机械部件、纺织品、轮胎等产业集群,出口需求很大。”山东港口青岛港集装箱发展公司区域经理王磊说。
“临清要融入新发展格局,首先要在物流上融入,实现和相关区域的‘路相通’‘心相连’,实现内陆经济和海洋经济的互联互通,相互融合。”副市长、临清市委书记刘培国表示。
双方一拍即合。为打通临清至青岛港的出海通道,山东港口投资1.3亿元对临清港进行改造提升。然而,改造提升内陆港不仅需要对接青岛港,由于临清铁路归属济南铁路局管理,货物运输站场的铁路线延长还需要对接济南铁路局。
经过与济南铁路局、青岛港反复沟通协调后,临清市确定了定点、定线、定车次、定时间、定价格的“五定”班列,并列入全国货物列车运行图。
2022年,聊城海关监管场站在临清封关运行,货物通关时间由24小时缩短为2小时,真正把“出海口”搬到了“家门口”。“之前辖区企业的货物要在青岛港进行查验,现在我们启用了海关监管作业场所,让企业就地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效率提高了30%以上。”聊城海关查验一科科长刘青青说。
“鲁西国际陆港不仅为临清带来大量的货物流,还带来了资金流、信息流。我们将积极整合资源,打造一个包含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临港服务产业在内的百亿级临港产业集群。”临清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局长朱荣光表示。目前,临清外贸“朋友圈”已辐射到全世界近百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总值突破50亿元。
作为山东港口最早规划建设的内陆港,临清鲁西国际陆港积极融入东西海陆运输发展布局,通过“港口前移、就地办单、海铁联运、无缝对接”“一站式”服务,把“出海口”搬到“家门口”,推动海洋经济与内陆经济联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外向型经济扩容,让山东好品“扬帆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