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施更便民 服务更惠民
——东昌府区多点发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 鞠圣娇
“卫生室增加了中医针灸理疗,可真是太好了!以后有个腿疼腰疼的,不用跑远了。”6月6日,东昌府区沙镇滨河新村卫生室,前来就诊的群众为卫生室刚开设的中医针灸理疗业务竖起大拇指。
这是东昌府区近年来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一个缩影。
为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满足群众对中医药服务需求,东昌府区深入推进“中医药+”模式,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中医药康复能力。该区向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的中医服务,满足了广大群众的就医需求。
发挥龙头作用,加强重点专科建设。东昌府区充分发挥区中医院龙头带动作用,建有省级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1个、省级县域龙头专科3个、市级“十四五”重点专科3个,针灸科、骨伤科、肺病科、肿瘤科纳入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建设单位。2023年“两专科一中心”项目获中央补助资金165万元,开展的中医日间病房为聊城市首批医保结算试点定点医疗机构。
中西医协同发展,共同护航健康。在东昌府人民医院和区妇幼保健院积极推广“中医药+妇幼”服务模式。两所医院均设立了中医药科室,中医适宜技术等中医非药物治疗种类不断增加,临床科室与中医相关科室的协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中医药服务触手可及。东昌府区已实现国医堂全覆盖,其中精品国医堂4家。16家基层医疗机构国医堂均能提供6类10项以上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同时,强化中医药服务网底建设。2023年完成中医阁建设65处,其中省级中医药特色卫生室5所、社区卫生服务站4所。2024年,东昌府区将在建设29个国家标准中医阁基础上,在基层医疗机构全部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
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中医人才。东昌府区已建成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个,市级2个。近3年,40余人参加师承教育,全区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累计培训基层卫生技术人员1000余人次,450余人参加“西学中”培训,这些人才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障。
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增强群众认同感。东昌府区依托省级两处、市级两处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和中医药文化主题公园,为群众学习中医药文化和科普知识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