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生心里播撒科技创新种子
■ 娄小皓
“你的梦想是什么?”“当一名科学家!”这是不少学生脱口而出的答案。
如何让梦想照进现实?近年来,科学教育被纳入基础教育各阶段,各地中学也不断探索多种方式,推进科学教育开花结果。
“在学生心中撒下科学的种子,学校是沃土,而教师则是播种者。”谈及科学教育,在聊城市第一中学科创教师康永强眼中,科学素养不是单纯教出来的,而是一个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孩子们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的过程。
初到教师岗位工作,康永强是一名信息技术教师,200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康永强接触到了通用技术这一学科,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在当时的聊城,高中通用技术教育还是一片未经开垦的“土地”,康永强选择了做一位默默无闻的“拓荒者”。
“不只是当时,其实现在仍有不少家长并不认可科创教育,特别是在高中阶段,很多家长认为还是应该以文化课学习为主。”为此,康永强花了不少时间观察自己的学生,“得看孩子是不是真的喜欢这个学科,有没有思考的能力。”另外,关键是得出成绩,“在教学的同时,我们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之前有一名学生通过参加比赛,最后通过自主招生,如愿进入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这个案例大大增加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康永强说。
顶着压力,康永强迎难而上。为普及科技实践活动,他参与举办校园科创节、编撰科技报、举办创意灯展,“元宵节期间,我们会在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前的广场上举办创意灯会,花灯全部由学生利用通用技术课和课余时间制作。在制作中,学生们尽可能地选用环保材料,实现了废旧物品充分利用。他们制作的卯榫结构的传统大红灯、想象力十足的蓝色星空灯、纸杯做成的扇面灯……都充满了创意。”康永强说。
2018年,聊城市第一中学成立了创培教研室,核心理念是“创由知始,培以行成”,康永强担任创新人才培养教研室主任,而成立创培教研室的目的,就是要播撒创新种子,点燃孩子们的科学梦想,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
几年间,康永强和他的同事带领一批批有想法、懂创造、能动手的学生,带着他们的作品由市赛到省赛一路“闯关”,摘得荣誉。在教育部公布的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中,聊城市第一中学获得省二等奖及以上奖项的有1500余人次,全国一等奖近300人次。在科技创新活动的道路上,他带领的学生有着独特的探索经历,他们没有因为科技创新活动影响学习,反而因此不断扩展视野,改进学习方法,在科创活动中收获满满。康永强说,在大赛中获得荣誉对孩子们来说是极大的鼓舞,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热情。
没有好的教师,就没有好的教育。在工作中,康永强的严谨、勤奋和执着精神,感染着身边每一位师生。康永强热心培养青年教师,传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悉心指导学校中青年教师不断成长,他本人也先后获聊城市优秀教师、水城工匠、山东省十大杰出科技教师、全国高中生创新能力大赛优秀指导老师、全国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优秀指导老师、世界机器人大赛优秀辅导老师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