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6版:市两会特刊·冠县
放大+  缩小-   默认o

从党的百年奋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冠县党史学习教育综述

中共鲁西北地委旧址纪念馆

创意航拍献礼建党百年

红歌唱响城乡

办好为民实事

图展冠县百年

讲好红色故事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百年党史蕴藏着矢志奋斗的精神密码,彰显着共产党人的智慧。

一次次涤荡心灵的研讨交流,一场场热气腾腾的党史宣讲,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红色故事,一件件排忧解难的民生实事……冠县准确把握党史学习教育的目标要求和重点内容,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不断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从党的百年奋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汇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冠县的磅礴力量。


以上率下深入学

理论学习深学细悟


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冠县聚焦“深学细悟”,抓好党史学习教育,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县级党员领导干部以上率下,通过第一议题、中心组集体研讨、参加读书班、现场教学、聆听专题辅导报告会、“三会一课”、集体学习、个人自学等形式带头学。各部门(单位)、乡镇(街道)参照县委做法开展学习。全县239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21个社会组织参加党史学习教育。

冠县县委常委会涉党史类内容学习30次;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共组织党史学习教育专题集中学习6次,全县完成党史专题集体学习研讨600余场次;举办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培训班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专题读书班等,全县举办相关培训班60余场次,完成相关专题辅导报告200余场,实现了对全县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专题培训全覆盖。

冠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对标对表、感悟思想伟力,学出了理论自信、提升了理论素养,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创新教育载体

用好红色资源


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也是最好的教科书。冠县不断创新党史学习教育载体,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家门口的“精神宝库”,把学习党史的课堂搬到“现场”。

冠县将身边的榜样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鲜活教材,挖掘该县在建党初期、抗战时期、土地改革时期、治沙治碱时期的红色故事。以中共鲁西北地委旧址纪念馆为中心,精心打造中共冠县第一支部纪念馆、中共王村支部旧址、六十二烈士墓、赵健民故居等一大批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点,并设计红色教育路线图,开通红色公交,构建起冠县10公里红色教育带,把家门口的红色地标打造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学党史、悟思想的“打卡地”。2021年完成相关宣讲3000余场次,受众超10万人。

冠县强力打造理论学习宣讲“码上学”“码上听”“码上讲”三大平台,并持续做好内容更新,创新建好“线上课堂”。编辑出版《冠州图片百年》《冠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冠县红色印记》和《梨乡星火》等书籍,献礼建党百年。发挥党员干部和“红马甲”宣讲品牌作用,成立“1+1+5+5”宣讲团、志愿宣讲服务队,开展宣讲2000余场次。策划推出了“百场红色地方党史流动课堂”“百场红色戏曲巡演”“百场红色歌曲大合唱”等“五个百场”宣讲活动,将党史送到群众家门口,共完成相关宣讲600余场次。


“民呼我应”办实事

增强群众幸福感


冠县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彻党史学习教育始终,扎实组织开展联系群众“大走访”、深化民生难题“大排查”、推动服务群众“大提升”三项工作,着力解决好基层困难事、群众烦心事,让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更好服务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

面向残疾人,依托“如康家园”平台,创新三项机制,解决残疾人日间护理、康复训练和就业创业困难;健全“家长志愿者”机制,创办“妈咪屋”“留守儿童之家”;提升全县362名低保对象、11461名农村低保人口、2249名城乡特困供养人员生活质量,年内累计发放低保金5101.7万元,发放分散供养人员生活费1519.2万元,发放照料护理资金391.7万元……从基层治理到服务提升,从“一老一小”模式探索到政务服务实现质变,全县各级各部门着眼民生福祉的“头等大事”和“关键小事”,借助“12345市民热线”“社情民意”等平台,建立多方参与的民情收集机制,全面树立“把群众的事当成天大的事”理念,充分听取民意,摸准民生需求,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发展“厚度”与惠民“温度”。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冠县制定了两批82项重点民生项目清单,整体完成率100%。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支部与村(社区)党支部结对共建491对,组织党员为身边群众办实事5.6万余件(次)。全县累计完成“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事项5.9万余件(次),出台办实事制度81项。

2022-02-23 ——冠县党史学习教育综述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5359.html 1 从党的百年奋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