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7版:市两会特刊·冠县
放大+  缩小-   默认o

2021年新签约托管服务面积居全省第一位

冠县舒展乡村振兴新画卷

龙头企业促发展

文化下乡惠民生

全域推广农业托管服务

生态旅游美如画

空中俯瞰冠县乡村,连片的农田像一张巨毯延展开来,水渠、农田、村庄、小镇尽收眼底,阡陌交通贯穿其中,将这些自然生态、美丽乡村串联,构成了鲁西大平原上的现代农业产区新景观。

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冠县乡村振兴新画卷徐徐展开……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推行农业生产托管服务


去年,冠县辛集镇将22个村的8958亩土地,全部由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集中托管给山东供销现代农业发展集团、金丰公社等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公司,对农户实行“保底收益+约定提成”,2000余户农民当起了甩手掌柜。

在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工作中,冠县通过村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由合作社将村内耕地整合成方连片,达到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条件,并统一托管给专业农业服务公司,公司提供全程耕、种、管、收、加、储、销等系列化服务,实行“全程托管+保底承诺+约定提成”服务机制,叠加农业保险、担保融资、基础设施配套、政府购买服务等政策。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党支部领办合作社395家,共签约全程托管服务总面积2.6万亩,其中,省供发集团托管土地面积列全省各县(市区)第二位,2021年新签约托管服务面积居全省第一位。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冠县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大力发展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把群众组织起来,把土地经营集中起来,把集体收入增加起来,把党支部的战斗力加强起来。通过推广“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的农业生产全程托管服务模式,推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有效促进,实行粮食规模化种植及产业化经营,以固定分红或“保底收益+约定提成”方式进行收益分配,既增加了农民收入,也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了“支部有作为、群众得实惠、集体增收入”的良性循环。2022年,冠县将继续整县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工作,计划全程托管服务土地10万亩,并逐步实现全域托管。

集体有“活钱”,群众事好办。冠县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乡村要素资产,持续提高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补齐短板强基层。通过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全县完成回收土地43324亩、带动村集体直接增收3045万元。


赋能特色产业项目

延长高效农业链条


去年12月,冠县首家灵芝标准化加工企业——冠芝药业有限公司正式生产,破壁孢子粉GMP标准化车间里灵芝产品接续下线,年产孢子油等300吨。为加速灵芝产业“出圈”,冠县持续延伸灵芝产业链条,向中医药、保健品领域迈进,新引进的中芝堂、冠芝药业等灵芝深加工项目,填补了冠县灵芝标准化加工领域的空白。“冠县灵芝”成功入选山东省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成功争取到“药食同源”试点,县内第一个“健”字号生产许可证获批。

汇源乡村振兴产业园、冠州灵芝产业园、泉润农产品交易中心……去年以来,冠县依托林果资源、灵芝产业等农业优势,制定高效农业产业链发展规划,培植发展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加强重大项目建设,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强化品牌打造,延伸产业链、畅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目前,冠县培育壮大规模以上涉农企业11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58家。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同时,冠县深入实施“田长制”,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加快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稳定粮食生产,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引黄(二期)灌区农业节水工程基本完成,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3.5万亩。获评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建设优美人居环境

厚植生态发展底色


冠县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的重要举措,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宜居乡村,厚植生态底色。

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全县所有村庄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配备农村保洁员2200名、垃圾桶2万余个,建设10处垃圾分拣转运站,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100%,实现了全县环卫设施和作业队伍全覆盖。全县70个村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建设完成。

冠县制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暨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实施方案》,完成14个重点区域村庄治理,通过市认可完成治理村庄317个,全县农村黑臭水体和生活污水乱排乱放现象基本整治完毕。推广发酵床养殖、沼气工程、堆积发酵、有机肥生产等4种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模式,全县290家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完成粪污处理设施配建,配建率达100%。扎实组织开展“三清一改”、村庄清洁、“平清种增改”等专项行动,全县187个村庄达到市级清洁村庄标准。

冠县城乡联动开展“拔杆净网洁面”专项整治行动,对杂乱无章的线缆入地入管入槽,并拔除废弃电杆、粉碎回收再利用。以临莘路、梨园路、岳阳路、冠北路等主要交通干线两侧村庄为重点示范路线,重点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片区。


兴文化塑形铸魂

倡树新时代新风尚


“国旗招展迎旭日,党的光辉照大地。六中全会开得好,风清气正顺民意。实现百年中国梦,重大决议要牢记。”为让乡村文化能人“动起来”、让乡村文化“活起来”,冠县公开征集了“舞动新生活”“戏到农家”等13个文化文艺项目,把文艺节目送到群众家门口,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百姓编、百姓演、百姓看、百姓乐,依托“红马甲”“西北葫芦”“梨乡巾帼美”等文化品牌,冠县大力推进文化励民、文化育民、文化惠民,组建了乡村文艺宣讲服务队,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的思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了群众的参与热情,释放了乡村文明的发展活力。

冠县积极推进村史馆建设,突出村庄特色主题,充分挖掘村庄文化、产业等资源,收集和整理一些老照片、老物件等历史资料,通过实物、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地讲好乡村故事,立体还原乡村历史记忆,留住乡愁。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构建起冠县10公里红色教育带,把家门口的红色地标打造成广大干部群众学党史、悟思想的“打卡地”。

深耕乡村精神土壤,破除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冠县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村庄全部建立红白理事会,修订村规民约,开展移风易俗主题文艺巡演活动,倡树文明新风尚。深化“四德工程”建设,坚持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推送和评选出一批“好婆婆”“好媳妇”“五好家庭”等优秀典型,弘扬社会正能量。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和文明集市、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2022-02-23 2021年新签约托管服务面积居全省第一位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5360.html 1 冠县舒展乡村振兴新画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