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笔绘蓝图 阔步向未来
——聊城市人民医院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
■ 鞠圣娇
她是群众信赖的健康守护者,年门诊量超过320万人次,“健康热线5099120”全年接听电话7.1万次;
她是大胆创新的进取者,新技术、新项目的速度和质量,为无数患者和家庭带来希望;
她是心怀苍生的担当者,成立医联体、专科联盟、开展城乡对口支援等公益帮扶,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医院专家就医。
自建院以来,聊城市人民医院始终与聊城这座城市同脉搏、共呼吸。2021年,围绕创建一流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打造冀鲁豫边区及全国知名强院的目标,市人民医院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以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各项要求为抓手,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圆满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和“运营优化年”各项发展任务,医院实现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领导关怀
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就医环境
刚刚胜利闭幕的聊城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对未来五年卫生行业发展有着明确指向:“提供高品质的卫生健康服务”“培育一批国家、省重点专科”“提升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地位”。
作为区域医疗机构的龙头,聊城市人民医院自然被赋予更多期待。
如何为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也是市人民医院一直努力的方向。在现有条件下,市人民医院不断优化就医流程,落实“改善医疗服务60条措施”,开设了“5099120”健康热线,解答群众咨询、提供预约服务;实施预住院管理,降低平均住院日和患者住院费用;在香江分院开设神经内科等病区,实行双向转诊;实现住院患者“一体化”服务和出院报销床旁结算……
然而,受限于市中心有限的地理空间,市人民医院面积有限是不争的事实。而且,随着新学科不断增加,医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功能定位发生变化,现有医疗资源已经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
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市人民医院正积极推进医疗保健中心二期和东区东扩两个项目,这两个项目将助力医院门诊、急诊、医技、住培等服务能力跨越提升,对培育国家级重点专科、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分中心同样意义重大。
作为2021年全市“十大民生项目”之一的医疗保健中心二期位于西区保健大楼北侧,正进行钢结构主体框架施工。该中心建成后主要作为门诊、急诊和内镜中心、静配中心等医技科室的业务用房及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教学用房,这不仅将改善就诊环境、缓解门诊、急诊拥挤的现象,增加的三层地下车库也将缓解停车难的问题。
东区东扩项目位于眼耳鼻喉医院东侧,主要应用于改善妇科、儿科的诊疗环境,完善医院教学和科研的硬件条件,加快推进省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区域中心和省、市级重点科研实验室及研究院所的建设。建成后将极大地改善医院就医环境,增强公共卫生事件急救医疗服务能力,为群众身体健康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同时,东区停车位也将增加至2000个。
高标准规划
激活学科建设一池春水
2021年3月30日,在市人民医院手术室,一台腹腔镜下右肾部分切除手术如期进行。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手术的“主刀者”是一台拥有4条机械手臂的机器人,泌尿外科主任马云波在旁边的操作台前遥控操作手术。在他的遥控下,手术机器人的机械手臂灵活地在患者身上进行操作,对患处进行精准切除。完成这台手术的机器人,是全球最先进的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代表了当今世界外科手术机器人的最高水平。
2021年,市人民医院共开展121例机器人手术,均取得理想效果。“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应用不仅标志着市人民医院手术机器人时代的来临,更反映了市人民医院在学科建设上的高标准——以建设国内领先并与国际接轨的临床学科为长期奋斗目标。
2020年,医院26个学科通过了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评审。2021年,医院护理学、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通过了山东省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评审,产科获评省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呼吸内科通过国家级呼吸与危重症学规范化学科的评审,呼吸内科、耳鼻喉科、肾内科向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建设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的申请,神经外科申报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的机械取栓技术》获批山东省第十三批适宜卫生技术推广项目,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等14个专业顺利通过山东省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规范化培训基地的评估认定。
学科建设是培育技术发展的摇篮,学科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技术的全面开花,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人才和优质课题、论文。2021年,市人民医院先后开展了骨髓移植术、神经内科单个核细胞治疗、肝移植手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手术)、介入取栓术、心脏搭桥手术、脑血管搭桥手术、颈动脉剥脱术等高难度手术,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关爱新生命—辅助生殖”公益项目入组超过400人。此外,韩发彬教授在利用干细胞治疗神经元疾病方面的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青年博士肖以磊获得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荣誉称号,姜小红、付波和任少达先后获得“齐鲁卫生与健康杰出青年人才”称号;医院获批国家、省部级项目48项,山东省医药卫生计划项目21项,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0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获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3项,王继跃教授的《5G远程诊疗技术在脑出血立体定向微创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获国家卫健委神经外科课题立项;麻醉护理获得“中华护理学会科技二等奖”一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齐鲁护理科技奖”5项,山东省医学科技等其他7项奖项;发表论文876篇,其中,SCI论文329篇,中文核心期刊547篇。肿瘤靶向基因测序检测、各类病原体基因检测、异常白细胞形态检查等实验室成果转化效果明显。
护理方面,2021年加强了护理专业学组建设,推进心血管内科、骨科专科指标的构建和推广应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依托16个山东省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共培养248名临床实战型护理人才;推广中医护理技术,共涉及全院64个科室,开展中医护理项目23.8万人次。
学科建设永无止境。对攀登医疗高峰的追求,已经刻在市人民医院发展的基因中,推动医院不断向前。
今后,市人民医院将继续高标准发展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省级心血管专科区域医疗中心、省级紧急医学救援中心,建设山东省神经疾病区域医疗中心,争创更多专业类别的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分中心;力争培育两个国家级重点专科,争创5—8个专业为新的省级重点专科和精品特色专科;争取肝移植、TAVI、溶栓取栓、心脏大血管等代表性手术数量实现新突破,鼓励和支持基因检测技术和新生物技术项目的开展,继续加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团队建设,全力支持腔镜外科的治疗水平再提升;继续加强国家级胸痛中心、国家高级卒中中心、省级癌痛中心和省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的建设力度,持续提升重症救治和应急救治水平。
着眼大未来
铺陈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对市人民医院来说,亦是如此。
建院75周年以来,一代代聊医人在披荆斩棘、一路向前中积淀出厚重的“聊医文化”和“聊医精神”,影响聊医人在新一个春天有所作为。
未来之路如何走?市人民医院将立足公立医院方向盘、风向标、助推器的改革定位,发挥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做到“思想致远”“技术至臻”“服务至上”,开展“12345”工程。
——“1”是一院多区。实行一院多区的发展战略。市人民医院已挂牌东昌府院区、莘县院区和冠县院区,与18家基层卫生机构建立了医联体合作关系,成立聊城市人民医院康复医院。今后,医院将继续完善康复医院医疗服务项目;探索建设脑科医院新院区,加强和完善脑系科建设和服务内涵;在高新区九州康城筹建高层次的体检中心和神经内科病房;加快北院区母婴康养中心建设;推进与莘县人民医院的深度合作。
——“2”是两条主线。狠抓学科建设和管理运营这两条主线。夯实学科基础,组建学科中心,打造精品学科,补齐学科短板。充分运用运营管理杠杆,改善绩效分配模式,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引导职工的工作重心与医院的中心任务相结合,推动医院整体实力再上一个新台阶。
——“3”是三个转向。在发展方式上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向,在管理形式上从“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向,在运营模式上从“简单经营”向“专业运营”转向,最终实现提高医疗质量、提高服务效率、提高医务人员待遇的目标。
——“4”是四个工程。实施“高端人才培育工程”“优势学科打造工程”“科研教学创新工程”“智慧医院建设工程”。实施“高端人才培育工程”,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加强医院职工的内部培养,强化与国内国际医疗机构、科研院所的合作。继续贯彻执行党员“三培养”制度,实现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同频共振,深度融合。实施“优势学科打造工程”,持之以恒地发展学科,参考国内国际学科的发展方向,将学科整合和亚专业细分有机结合,围绕解决重大疑难疾病,打造“机器人手术团队”等高水平的手术团队,形成学科品牌和技术品牌。实施“科研教学创新工程”,利用医院实验室平台,整合实验室资源,结合临床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研究,开展转化医学,实现研究成果反哺临床;完善教育体系建设,加强技能培训中心的建设。实施“智慧医院建设工程”。以改善患者体验、提升患者满意度为目标,进行医院流程再造,提升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水平,大力发展互联网医院和远程诊疗,加大医院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应用。
——“5”是五个目标。要实现病人就诊便捷化、临床诊疗高效化、医院管理精细化、区域医疗协同化、数据互通共享化的目标。
破浪前行,需要勇气与智慧,更需要一条科学引领的战略主线,“12345”工程就是引领市人民医院发展的战略主线。
潮头登高再击桨,无边胜景在前头。向着新的愿景和目标,市人民医院怀着对聊城的真挚热爱,早已踏上征程,续写更多精彩的“聊医故事”,守护一方群众健康。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