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坑塘变身集体“聚宝盆”

■ 本报通讯员 郭洪广

7月7日,漫步高唐县固河镇后吴村,最醒目的莫过于一片片莲藕池,藕叶层叠,随风摇曳,让人心旷神怡。“从坑塘治理到种植运营,都是党支部带领建设,去年投资5000元种植‘鄂莲一号’白莲藕,预计秋后可增加村集体收入3万元。”7月3日,后吴村党支部书记李树龙介绍。

很难想象,如今这个干净、整洁的坑塘,不久前还是个“垃圾坑”。去年春季,该村推进“废旧坑塘”治用结合,因地制宜发展“坑塘经济”,情况才随之发生转变。后吴村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宜养则养、宜种则种、种养结合”的方式,在村东南一处7亩的坑塘中发展莲藕种植。同时,在坑塘四周栽植绿化苗木,铺设花砖人行小道,建设凉亭、绿荫走廊、文化广场、绿植护坡等,把坑塘打造成为群众日常休闲的“打卡地”。

后吴村打造“莲藕种植”模式和村集体收入的提升,仅仅是固河镇发展“坑塘经济”成效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固河镇结合各村坑塘实际情况和群众意愿,把坑塘治理与“三资”清管用相结合,全面整治农村各类坑塘沟渠,因地制宜发展“坑塘经济”,全力打造“一村一品”乡村产业振兴品牌,探索坑塘种藕、坑塘养鱼、休闲垂钓等发展模式,让昔日废弃坑塘变身“聚宝盆”,走出了一条发展“坑塘经济”的好路子。

截至目前,固河镇自筹资金整治坑塘152个,面积2300余亩,全部流转到各网格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各村针对各自坑塘的特点,开展池塘生态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鱼藕综合种养等坑塘种养模式,让“废坑塘”变为乡村“风景线”,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2024-07-09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53923.html 1 废弃坑塘变身集体“聚宝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