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奔涌 奏响华章
■ 林金彦 侯昌明 周亚东
大河之畔,奔流浩荡。寥廓长天,风光旖旎。
黄河流经东阿县57公里,作为全市沿黄里程最长的县,东阿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在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标杆上厚植东阿绿色,统筹做好生态保护、农业品牌、旅游发展大文章,奏响“黄河大合唱”的东阿乐章。
生态保护 厚植发展底色
初春已至,阳光和煦。行走在黄河东阿段大堤上,一侧黄河如带、水声滔滔,一侧林木如海、春色斑斓,堤固澜安,鸟鸣啁啾,美景如画,令人心旷神怡。
保护好黄河、建设绿色生态屏障,东阿县致力于打造独具特色的黄河景观。东阿县在57公里的黄河大堤上植树造林、固堤护河、打造景点、美化自然,建起了面积达2446.33公顷的黄河国家森林公园。公园内集山、水、林、寺、墓、桥、堤、坝、闸、洞诸多景点于一体,森林覆盖率达72%,是迄今全国唯一一个在黄河冲积平原上建起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黄河百里生态长廊。
黄河美景正是东阿县着力打造沿黄流域生态建设“先行区”的美丽缩影。
东阿县把生态保护从黄河沿岸拓展到县域全境,延伸到各个领域,落实到各项工作中,让良好生态成为东阿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让绿色低碳成为东阿县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从母亲河畔到洛神湖边,从乡镇村庄到城市中央,生态保护交响乐的旋律早已浸润东阿人的心灵。《东阿县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与县“十四五”规划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时,该县编制了《黄河流域东阿段自然生态保护实施方案》,从“绿、水、洁”三方面入手,做足做细生态环保文章。东阿县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持续开展“清河行动”,县控河流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东阿县深入开展扬尘、燃煤、汽车尾气等专项治理,扎实推进“四减四增”专项行动,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和PM_2.5两项主要考核指标连续三年位居全市第一。东阿县大力建设以“一城、两带、三区、四园、十廊、百村、千家、万户”为框架的绿色生态体系,实施国土绿化提升以及“平清种增改”“家家整洁、村村清洁”建设等行动,构建功能齐全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0%,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先进县”等荣誉称号,被原国家林业局誉为“平原林业的一面旗帜”。
沿黄产业 凝聚发展成色
2月20日,正值周日,在东阿县牛角店镇黄起元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大棚里,一颗颗新鲜红嫩的草莓藏于绿叶之间,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摘下一颗放进嘴里,香甜的草莓令慕名前来采摘的游客赞不绝口。
借助东阿优质地下水、土壤等优势,黄起元村大力发展草莓种植产业,目前草莓大棚达到312座,成为聊城市最大的草莓种植采摘基地,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扩大,村民靠着种草莓过上了好日子,年人均收入达2万元以上。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东阿县立足自身实际,围绕优质土壤、水源、环境等自然资源,深入发掘本土特色产业,打造了一批区域特色明显、市场知名度高、带动能力强的黄河农产品品牌,走出了一条乡村特色产业振兴之路。
围绕东阿黑毛驴特色产业,该县充分发挥“东阿黑毛驴”地理标志品牌优势,推动形成特色养殖、商品驴交易、活体循环开发、屠宰加工、生物制药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东阿黑毛驴入选第一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围绕东阿黄河鲤鱼,东阿县抓好原良种选育、健康养殖、精品生产等多个关键环节,开展了黄河鲤鱼烹饪大赛、垂钓大赛、摸鱼节等系列文旅活动,不断深化与各大院校、研究中心的合作,目前,全县养殖水面面积达600公顷,黄河鲤鱼年产值达1.6亿元,“中国黄河鲤鱼之都”品牌越发亮丽。在特色种植方面,刘集黄金梨和蔬菜产业、鱼山西瓜产业、大桥韭菜产业、牛角店草莓产业、陈集葡萄产业也渐成规模,实现了村集体和村民的双丰收。
目前,东阿县拥有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16.5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规上农业龙头企业分别达到1225家、304家、98家,拥有“东阿小麦”“东阿黑毛驴”“东阿黄河鲤鱼”“东阿草莓”“东阿黄金梨”等10个国家地理标志,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上榜“2021全国农产品电商百强县”名单。
文化旅游 增添发展亮色
今年春节期间,紧靠黄河大堤的铜城街道艾山村“老杨家”饭店天天一派热闹、忙碌景象。“很多老客户来登艾山、游古村、观黄河、吃鲤鱼!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我这里也天天满座!”谈起春节期间的经营情况,“老杨家”负责人李秀民脸上满是笑意。
艾山村历史古迹众多,是黄河文化、泰山文化、农耕文化、红色资源的交汇地,传统村落保存完整,民俗文化突出。东阿县充分挖掘特色,按原貌修复了艾山南大街景观,完善了艾山村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了艾山记忆村史馆、百姓大舞台等,让黄河文化、民俗文化得以传承。同时,东阿县依托紧靠艾山牡丹园的便利,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做好牡丹种植、果蔬采摘、休闲垂钓、餐饮娱乐、观光游览等乡村旅游的文章,将艾山村成功创建为全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和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村民们也瞅准商机,办起了农家乐、民宿,卖起了土特产,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艾山村实现了从曾经普通的沿黄村到旅游名村的华丽转身。
无独有偶。沿着黄河大堤,从艾山村一路向南,10分钟的车程,令人耳目一新的鱼山曹植风景区映入眼帘:景区内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在演武场,精彩的大洪拳、二郎拳表演赢得阵阵掌声;在七步桥,“曹植”和“渔姑”的邂逅,让众游客纷纷拍照“打卡”;在吊床上,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登上鱼山山顶,黄河盛景让人心生豪迈;在子建祠,曹植的才华及经历让人感叹唏嘘;在射箭区,人们仿佛回到了烽火连天的三国时代……
得益于扩容改造,鱼山曹植风景区实现了质的飞跃。东阿县专门成立了东阿鲁森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鱼山曹植风景区建设了三国文化体验区、曹植文化演艺区、传统文化研学区、动感黄河观澜区和奇石探险休闲区等业态,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附近鱼中、鱼南等村的群众也吃上了旅游饭,享受到了经济红利。
依托得天独厚的产业、生态、交通等优势,东阿县以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大力挖掘、整合文化旅游资源要素,擦亮“阿胶养生、黄河怡情”旅游康养品牌。东阿县实施了一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点工程和项目,编制了《东阿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东阿县黄河康养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等10余个专项规划。以东阿黄河国家森林公园为核心,以艾山古村、鱼山闻梵、曲山温泉为支点,东阿县积极参与山东省黄河下游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全力提升黄河沿线绿化的层次和档次,形成堤内绿网、堤外绿廊的沿黄生态景观线,着力打造黄河森林康养旅游目的地。以阿胶工业旅游为主线,东阿县深挖阿胶文化、黄河文化、曹植文化内涵,统筹推进文旅融合、产业融合发展方式,打造独具特色的阿胶康养城。东阿县强化文化赋能,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讲好东阿黄河故事,广泛收集有关黄河的历史典故、民俗风情、民间艺术等,分类编制黄河文化名录,促进文旅深度融合。
大河奔涌,奏响华章。全县先后建成东阿黄河国家水利风景区、洛神湖国家湿地公园、位山黄河公园、南水北调穿黄工程等生态景观,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处、3A级景区4处、国家级黄河森林公园1处、国家级湿地公园1处。其中,阿胶世界获批全国研学旅行基地,东阿阿胶康养旅游综合体成为首批省级康养旅游示范基地。东阿县被授予中国最佳康养旅游名县、中国最具文旅投资价值县、山东旅游强县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