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谋发展 砥砺奋进谱新篇
■ 刘敏
今后五年,是临清市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大踏步前进的五年,是临清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机遇叠加期、动能培育成长期、优势潜能释放期、绿色崛起关键期。
——今后五年,临清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制造业强市、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文旅兴市和为民办实事“4+1”五项重点工作为主线,全力打造冀鲁豫交界的智造强市、文旅强市、农业强市“三个强市”,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开放高地“三个高地”,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现代化临清新篇章。
——今后五年,临清市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主要指标增速进入聊城前列。
——今后五年,临清市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创新发展
打造产业强、结构优的临清
在临清市智创未来高端制造产业园1号车间内,北京科技大学胡正寰院士工作站斜轧轴承滚动体生产线上,每隔6秒,一个高精密度轴承便从终端下线。
回忆起创业过程,智创未来公司董事长张跃学感触颇深。临清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轴承市场以及完整的轴承产业链,这对他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未来五年,临清将树牢“科技创新是发展第一驱动力”理念,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产业链,不断健全创新生态体系。
明确产业主攻方向,建设制造业强市。临清将聚焦轴承、纺织、电机、电子信息、食品医药、造纸六大主导产业,健全产业链“链长制”,发挥产业专班作用,加快创新强链、配套延链、招引补链,培育完善产业生态,到2026年,力争规模以上制造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
同时,临清将开展强企培育雁阵计划,重点打造一批行业龙头、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扎实推进“个转企”“小升规”,五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家。
临清将实施新一轮企业智能化技改行动,加快“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培育一批智能制造标杆企业,五年完成技改项目200个以上,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全覆盖。临清坚持“亩均论英雄”,强化亩均效益评价结果运用,加快城区工业企业“退城入园”,推动“僵尸企业”加速出清。
未来五年,临清将坚定不移建设制造业强市,坚持走创新驱动、数字赋能、集约发展之路,促进产业链提质扩量增效,建设冀鲁豫交界的智能制造基地,力争五年实施重点项目500个以上、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全市加快“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实施创新引领“五个一”工程,力争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左右,到2026年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50家,新增市场主体5万户,让创新创业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协调发展
打造城乡美、品质高的临清
坚持产城融合、城乡融合、文旅融合,临清将统筹推进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文旅兴市,构建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争创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实施古城保护、道路提升、国土绿化、水系贯通、文化传承、全域旅游等工程,力争到2026年旅游总收入突破70亿元。
城市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临清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努力让临清成为一座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魅力之城、幸福之城!
未来五年,临清将全面推进城市更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坚持用现代化理念规划、建设、管理城市,不断增强中心城区承载力和吸引力。
临清强农业必须强,临清美农村必须美,临清富农民必须富。未来五年,临清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把乡村振兴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临清将加快推进五大振兴,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扛牢粮食安全重任,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实施农村电商五年突破行动,建设产业强、环境美、百姓富的幸福新农村。
大运河是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为把这一座古城保护好,把这一脉文化传承好,让源远流长的运河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临清将全面推进文旅兴市。
临清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打造大运河文化带重要节点城市。未来五年,为让古城“活起来”、让运河“靓起来”、让文化“火起来”、让人气“旺起来”,临清将积极做好旅游这篇大文章。
绿色发展
打造生态优、环境好的临清
临清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实现产业生态化、能源绿色化、生活低碳化。
未来五年,临清将积极创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深度调整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初步建立,单位GDP能耗逐年降低,不断提高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成果,全市持续压减污染物排放总量,让临清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改善空气质量。临清将推动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物全面达标提升,“以克论净”治理扬尘,精准管控移动源污染。提高水环境质量,开展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环境综合整治,推动重点排水企业提标改造,提升城区污水处理能力。强化土壤污染防治,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有力管控土壤环境风险,建设“无废城市”。织密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网络,重拳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守护好临清的蓝天、碧水、净土。
加快绿色低碳发展。临清制定实施碳达峰行动方案,深化“四减四增”行动,推进工业领域节能降耗,确保万元GDP能耗逐年降低。持续“砸笼换绿”“腾笼换鸟”,坚决遏制盲目新上“两高”项目。加大“公转铁”力度,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培育壮大绿色制造体系,积极创建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持续创建节约型机关,让绿色成为临清最鲜明的底色。
统筹生态系统治理。临清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认真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执行“四水四定”原则,加强卫运河水生态治理,推深做实河湖长制,完善河湖管护长效机制。推行林田长制一体化保护制度,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守住守牢耕地保护红线。
开放发展
打造活力足、磁场强的临清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推动改革再深入、开放再提速,为临清新一轮发展提供新动力、开辟新空间。
未来五年,临清将突出开放发展,打造内外联动阵地。
坚持用改革补短板、强弱项、激活力、促发展,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主动承接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开展创新型机关建设行动,带动企业创新、全社会创新。
坚持“双招双引”经济工作生命线地位不动摇,持续推进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加强与大型央企、省属国企、知名民企的合作,积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实施外贸固稳提质行动,积极培育跨境电商、海外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新业态,壮大轴承、纺织等外贸特色产业集群。更高水平引进外资,力争五年实际使用外资突破1亿美元,制造业利用外资比重显著提高。
实施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重商安商亲商的浓厚氛围。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为临清新一轮发展提供新动力、开辟新空间。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持续推进“九大改革攻坚”,创造更多“临清经验”。
充分发挥交通基础先导作用,加快建设德上高速公路临清高速连接线、新漳卫河特大桥,配合推进雄商高铁临清段、济临高速建设,构建能级更高、支撑更强的对外交通体系。实施“四横七纵”城区路网提升工程,加快打通“断头路”,畅通全域“微循环”,提高城区道路通行效率。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开通一批覆盖重点产业园区的公交线路。加快临清内陆港扩能升级,打造辐射京津冀鲁的区域物流枢纽中心。
共享发展
打造百姓富、社会安的临清
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未来五年,临清民生福祉将达到新水平。
临清牢固树立“把群众的事当成天大的事”理念,集中力量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统筹做好增收、就业、安居、教育、医疗等民生工作,扎实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促进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增长,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共同富裕基础更加坚实,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众。
为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临清坚持开门办实事,每年实施一批高质量民生项目,确保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等就业工作,不断扩大就业规模、提升就业质量。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全力推进安置房建设,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满足不同群体住房需求。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深入实施“三名”工程,支持创建聊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五年新增学位3.5万个以上。深入实施健康临清行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造紧密型医共体。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完善普惠托育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确保基本养老触手可及、优质养老全面推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依法保障退役军人合法权益。持续完善“为民办实事”机制,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