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一流笃志前行 “三争一创”开拓新局
——聊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回眸
时间镌刻年轮,岁月书写华章。
回首过去的一年,在聊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新区党工委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对标市委提出的“争创一流、走在前列”的目标要求,在抢抓机遇中苦干实干,在应对挑战中砥砺前行,全区高质量发展的成果丰硕、成色更足。
在这一年的奋斗历程中,高新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催生经济发展新动能,着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型新兴产业,建立动态管理机制,设立“专精特新”“隐形冠军”“瞪羚企业”培育库,纳入特色项目,加强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助推企业提质增效。重点项目建设实施精准对接产业契合度高的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央企、行业100强,一批带动作用大、技术含量高、市场效益好的重大项目强势成长,一批批产业加速升级,为经济转型注入新动力,一批批项目开工建设,成为拉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彰显特色的“高新”舞台,催动发展活力迸发。聚焦聚力主责主业,新签约过亿元项目65个,总投资153亿元。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27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28个。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9.39亿元,同比增长13.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1.16亿元,同比增长65.69%,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及占比等经济指标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高新区坚持树牢“把群众的事当成天大的事”理念,大力推进46项民生实事落地见效,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大幅提升。坚持城乡协调发展,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推动城市管理提质,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保障改善民生,疫情防控狠抓不懈,就业形势稳中向好,社会保障持续增强,教育卫生工作全面展开。高新区以矢志不渝的信念、持之以恒地奋斗、来之不易的成绩兑现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高新区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坚持加强自身建设,与16个省的72个市县区签订“跨省通办”合作协议,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率先在全市城市规划区内推行水土保持告知承诺制和环境影响区域评估,“标准地+承诺制”让“拿地即开工”成为现实,进一步完善了“园区吹哨,部门报到”的协同服务机制。
高新区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毫不放松地抓好疫情防控、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环境保护、金融风险防范等“一排底线”,坚决管好源头、堵住漏洞,确保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一批多年遗留问题有序化解,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去年10月份和11月份,高新区分别获得市空气质量生态补偿资金200万元、水环境横向补偿资金170万元。采取一系列措施处置不良贷款、化解银行信用风险,累计为鑫亚、伟润等多家企业实现续贷近8亿元,预防不良贷款近8亿元,助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高新区始终保持政治定力,持之以恒、毫不动摇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纪律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坚强领导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更好肩负起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政治意识不断强化,积极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圆满完成镇(街道)领导班子和村(社区)“两委”换届,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持之以恒纠“四风”,始终保持反腐高压态势,充分发挥巡察利剑作用,全区政治生态风清气正。
在铿锵的步履中,2021年已落下帷幕。步入新的一年,高新区在新起点上迎来了崭新的发展篇章。
作为聊城市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区,今年,高新区确定了“三争一创”的目标定位,即“全市争前列、全省争进位、单项争第一,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围绕这一定位,全区上下将立足实际,坚持“稳中快进、以进促稳”,实施“项目立区、创新兴区、制造业强区”发展战略,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努力打造有高度、有厚度、有温度的“科创之城、产业新城、和美高新”。
2月18日,中国共产党聊城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聊城。以这次大会为动力和方向,高新区进一步点燃了全区党员干部的豪情壮志,进一步坚定了全区上下“争创一流、走在前列”的信心与决心。
宏伟蓝图已经绘就,进军号角已经吹响。新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新区将以“无我”的精神状态干事创业,攻坚克难,勇毅笃行,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