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争一流作表率 争先进位走在前
高新区奋力打造“科创之城、产业新城、和美高新”
花木葳蕤,生机无限;秀美高新,气象万千。
一波波“双招双引”攻势,一批批大项目、好项目纷纷入驻高新区,也吸引了一批批优秀人才落户高新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在“十四五”开局之年铿锵开启。这一年,高新区以“起步就要提速,开局就要争先”的精气神,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优异答卷。
2021年以来,高新区产城融合按下城乡发展的“快进键”,“面子”更靓了,“里子”更实了,“底子”更厚了……一串串亮眼的数据、一个个有力的举措,汇成了高新区发展的脉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高新区,正努力以新的时代高度、战略眼光、创新思维,砥砺奋进,坚定向未来。
汇聚优质项目 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春寒料峭,高新区智能制造产研基地项目现场热火朝天,7栋标准化厂房主体已基本完工。项目建成后,将承接科技含量高、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要求的项目及人才平台落地,打造良好的高新智能制造产研基地。
项目引进来,还得发展好。从该项目落户起,高新区就实行专人帮扶制度,一个项目一套人马,确定专人联络、专人跟踪服务,在土地、资金、能耗等要素环节,优先保障重点项目需求。围绕项目建设、运营、监管等环节,建立项目全周期服务机制,实行全链条全方位服务,使项目建设速度大大提升。
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优质大项目、好项目。为此,高新区坚持“先行先试”,全力助推项目建设按下“快捷键”。聚焦破解重大项目建设前期耗时长、审批手续繁琐等难题,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构建便捷高效的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体系,实现“拿地即开工”。
得力的举措,吸引着高品质产业项目在高新区聚集。一年来,高新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64个实施类重点项目如期开工,省、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50%、108.2%。在全市两次重点项目观摩评比中分别取得第二名、第四名的成绩。
聚力招商引资 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近日举行的高新区先进制造业网络招商对话会上,总投资6.4亿元的激光智能装备及核心器件产业化项目、新型光电设备研发及生产项目等6个先进制造业项目成功签约,涵盖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医养健康、信息技术等领域。
招商引资是发展经济新模式、新业态的主引擎。高新区,是一方加快发展的热土、干事创业的热土、投资兴业的热土,招商引资被视为“一号工程”。为提高招商引资速度和质量,2021年以来,高新区加速推进“招落一体化”进程,创新推出“飞地招商”模式,率先在北京、上海、深圳设立“聊城高新区科创飞地”。同时,高新区努力打造一支“专精特新”式的招商干部队伍,坚持一企一专班,精准对接,确保签约项目早建设、早达效。
数据显示,2021年高新区招商引资成绩亮点纷呈:4个招商专班主动对接大企业、大项目精准招商,掀起招商引资新高潮,全年共外出招商131次,新签约过亿元项目65个,总投资153亿元,到位资金35亿元。不论是在签约项目数量还是总投资金额方面,高新区均居全市前列,充分彰显了“发展主阵地”“最燃投资地”的底色。
随着一个个孕育先机的好项目签约落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正持续奔涌。2月16日,高新区40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复工,掀起新一轮“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热潮,真正实现以项目促投资、稳增长、兴产业、惠民生。
提升城市品质 开拓高质量发展新内涵
快速路网相互交错、新城新区拔地而起、碧水蓝天常伴常依……漫步高新区,城乡面貌“颜值”不断刷新,居民安居乐业,城市发展持续释放出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的滚滚红利。
生态宜居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近年来,高新区积极从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获得感入手,从城市设计、生态绿道、海绵城市、公共交通、节点夜景亮化等方面,提升城市品质、人文品质、环境品质和群众生活品质。
在先锋社区,实验中学、深圳路小学、深圳路幼儿园三所学校的建成,鲁西骨科医院建设水平的全面提升,3个大型住宅社区的拔地而起,全面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社区是是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载体。2021年,高新区总投资过百亿元的20余项城建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更加积聚了人气。
城市品质的提升,带来了城市面貌的变化,回应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21年,8条“断头路”全部打通,50公里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全部完工,九州洼片区城市品质提升获评全省重点支持片区,获得奖励资金1000万元;城区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住宅小区覆盖率达90%;高标准助力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新建改建一批城市绿道和“口袋公园”,“魅力高新”日益彰显。
推进乡村振兴 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
走进顾官屯镇,真实感受到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该镇开启“乡村振兴+基地”模式,下足“绣花”功夫,以产业“反哺”乡村。依托“双招双引”建设产业振兴及金属制造基地,创新运行渠道,使群众年人均增收8000余元。同时,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引进“江北国际牡丹园”项目,投资1.5亿元在宫庄村打造全省最大的牡丹种植和花卉生产加工基地,并依托聊城市开发重点项目位山灌区湿地公园,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与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相融合,以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发展理念,启动湿地景观游和当地农林果产业一体化发展,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根基,提供了源泉动力。
走进许营镇武刘栾新村的绿豆粉皮合作社,村民正在手机前与粉丝热情互动,详细介绍绿豆粉皮的制作工艺,展示礼盒包装。在这里,村民变身“带货主播”,足不出户就把合作社的粉皮销往全国各地,有效带动了几十位村民增收致富。
作为远近闻名的西瓜之乡、蔬菜之乡,许营镇围绕推进乡村振兴,全力发展农村电商、免费开展村民直播带货培训,把许营西瓜、许营焖子、绣衣集葡萄等本地特色农产品搬上电商平台,逐步实现“农产品入城、工业品进村”。借助“电商+”,许营镇成功入围中国“淘宝镇”名单。
2021年,高新区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农民创业、家乡发展”的核心目标,在继续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的同时,大力推进农村电商产业发展,出台了《聊城高新区关于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成立了区、镇两级农村电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了“电商节”“农货节”等200多场直播,开辟了农产品销售新途径。同时,高新区坚持以人才振兴带动产业振兴,制定了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引导大学生、科技人员、企业家等各类群体到农村“双创”;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着力加强乡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培智扶志,提高群众的市场竞争意识。
坚持党的建设 增强高质量发展凝聚力
“俺村户户门前通硬化路,拥有设施完善的健身广场、文化室、文化书屋等场所,人居生态环境良好,‘五通十有’全面实现,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了,心情真是舒畅了。”顾官屯镇枣寨村村民异口同声的话语透露着喜悦的心情。
枣寨村的巨变,折射出高新区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带来的显著成效:积极探索、科学谋划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创新思路和方法,推进农村党组织从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顾官屯镇带动136名机关干部,与群众结成对子,破解民生痛点40余处,全面启动以“能人党员联系一名群众,带富一个家庭;村党支部党员联系一个村组,带强一个集体;机关党员联系一项产业,带活一个村庄”为主要内容的“三联三带”主题实践活动,指导和帮扶乡村找准发展路子。
党的高质量建设是经济发展高质量的前提和基础。高新区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始终保持政治定力,持之以恒、毫不动摇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政治意识不断强化,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圆满完成镇(街道)领导班子和村(社区)“两委”换届,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意识形态责任制全面落实落细,大幅提升正能量宣传,网络舆情管控到位。持之以恒纠“四风”,始终保持反腐高压态势,充分发挥巡察利剑作用,全区政治生态风清气正。
风正好扬帆,启航新征程。站在新起点,高新区铆足干劲,厚植发展新优势,全力开辟高质量发展新境界,努力保持高质量发展态势,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书写更优异的答卷。
(本版稿件:尹腾淑 沈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