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36版:市两会特刊·市发展改革委
放大+  缩小-   默认o

书写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保供稳价惠民生

电力安全工作会议

入企业开展实地监审

聊城市第一实验学校建设项目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市发展改革委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把群众的事当成天大的事”理念,聚焦民生福祉,突出社会领域补短板,扩大公共服务供给,用心用情,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坚持每年办好一批民生实事,多措并举保障粮食安全,扎实做好保价稳供工作……一组组生动的数字,一件件鲜活的事例,一幕幕和谐温馨的画面,无不体现着发改人真心务实的为民情怀。


聚焦群众需求,推进重大民生项目


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针”。

市发展改革委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立足解决一件又一件民生小事,回应一个又一个民生关切,坚持从群众反映强烈的身边事入手,从看得见的变化抓起,努力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有效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市城区新改建道路56条,其中完工33条。新建松桂大桥等桥梁5座,改造光岳大桥、建设路二干渠桥、聊位路徒骇河桥等桥梁3座,新建“口袋公园”30个、绿化“微景观”100处,市城区新建过街天桥7座……

全面推广“交房即办证”,改造老旧小区172个,优化养老服务供给……

2021年,市政府在征集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10个重大民生项目,涵盖公共教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社会服务四个领域,总投资46.22亿元。

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情做起,才能让群众信服,赢得群众拥护。我市坚持每年办好一批民生实事,从2020年开始,在全省率先推行重大民生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进一步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和人大代表作用,听民声,察民意。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2021年重大民生项目建设工作,市主要领导亲自抓、用心抓、用力抓,市人大常委会对2021年重大民生项目进行了调研和视察,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多次调度项目建设工作,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重点项目,上下一盘棋,为项目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市发展改革委完善重点项目推进机制,建立重点项目进展情况周通报制度,扎实做好要素保障和服务协调工作,确保了民生重点项目快速推进。

聊城市第一实验学校建设项目、聊城市传染病医院应急医疗设施标准改造项目、聊城市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和聊城市殡仪馆公益性守灵厅建设项目4个当年实施的项目顺利完工,完成投资15.39亿元;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二期校园(新校区)建设项目、聊城市人民医院医疗保健中心二期项目、建设路二干渠桥等3座桥梁改造及新建松桂大街徒骇河桥项目、济聊高速聊城西互通立交改建工程项目、高东高速黑龙江路连接线项目和济郑高铁聊城西站配套基础设施综合交通枢纽项目6个跨年度实施的项目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完成年度投资14.95亿元,目前正按计划有序推进……岁末年初,重点民生项目交出了一份亮丽答卷。

发展的目的,最终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眼下,一个个重点民生项目的加速推进,在聊城大地上按下民生改善的“加速键”,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蓄能量。


抓储备稳保障,守好粮食安全底线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市发展改革委聚焦粮食流通全过程和各环节,多措并举,聚力保障粮食安全。

抓储备,稳保障,持续提升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保障能力。抓好粮食收购工作,去年夏粮收购期间全市共收购小麦97.1万吨,全年从生产者购进粮食480万吨,超额完成年度目标。粮食市场保持平稳有序。加强应急供应网点建设,全市共建立粮食应急加工企业31家,粮食应急网点142个,新型粮食应急保障网络基本形成。做好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在原有应急救灾物资储备的基础上,按照救灾物资年度采购计划,完成被服类、装具类物资采购任务,确保如有应急需要,可以随时调得出、用得上。

抓管理,强监管,确保政策性储备粮安全。市发展改革委争取项目资金完成动态监管系统建设,全面实现承储地方储备粮的粮库管理信息系统与云平台互联互通,仓储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先后组织开展春秋季粮油普查、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等工作,排查薄弱环节,防范化解风险,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持续稳定态势。

提实力,创品牌,加快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全市粮食工业总产值达309亿元,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33%,其中10亿元以上企业2家,5亿元至10亿元企业8家,粮食产业经济实力显著提升。三个产品入选省级“好粮油”品牌,分别是龙大压榨一级花生油(山东龙大植物油有限公司)、小麦粉(冠县新瑞实业有限公司)、小麦粉(山东和兴面粉有限公司),其中小麦粉(山东和兴面粉有限公司)入选国家级“好粮油”品牌,我市粮油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稳物价惠民生,让发展更有温度


“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等的价格变化,既是经济议题,更是民生关切。物价运行平稳,百姓基本生活有保障,经济发展才更有温度、更有底气。

市发展改革委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切实做好价格调控,守住民生底线,深化价格机制改革,完善价格管理政策,积极提升价格公共服务水平,减轻了实体经济负担,降低了百姓的生活成本。

完善收费政策,促进幼儿教育良性发展。合理确定普惠性民办园的收费指导价,规范非营利性幼儿园的收费,加强监管。

其中,公办幼儿园收费降幅最高达10.7%,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最高标准也相应降低。同时进一步完善收费政策,明确了其他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最高收费标准,规范其收费行为。

开展供热成本监审,保障群众实惠过冬。专门成立温暖过冬能源保供专班,加强调度,协调能源供应。2021年10月,市发展改革委对市城区国家能源聊城发电有限公司、华能聊城热电有限公司、聊城蓝天热电有限公司3家热电联产企业,聊城昌润国电热力有限公司、聊城财金清洁能源热力有限公司等6家供热企业开展了成本监审工作,为科学制定供热价格提供翔实依据。11月,我市综合考虑用户承受能力、供热企业运行状况等因素,适度上调了非居民供热各环节价格,居民供热各环节价格保持不变。一系列的保供稳价政策,有效促进了热电资源合理配置。

规范殡葬行业收费行为,破解公众绕不开的“痛”。对我市殡葬服务中心、东昌府区天福陵园有限公司、东昌府区西郊公墓开展成本监审,通过实地调研、数据审核,严格把控相关成本,适当降低基本殡葬服务收费,科学制定公墓维护管理、公益性公墓等收费标准,进一步规范殡葬收费项目,明确服务内容,减轻了群众经济负担,提升了人民群众幸福感。


做好能源保供工作,保障经济社会稳定运行


2021年供暖季到来之前,市发展改革委召开华能聊城热电有限公司电煤保供座谈会,了解企业所需,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问题,保障冬季能源保供平稳运行。

市发展改革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部署,全力以赴做好能源保供工作,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保证了能源形势的稳定,更好满足人民群众   生活需要,为促进经济社会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提前部署,精准预判。市发展改革委强化前瞻意识,未雨绸缪,早着手、早准备,加强对能源供需形势的精准判断,切实提高供应保障能力。出台《2021—2022年供热季保暖保供七条措施》,从资金、价格、运力、金融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切实帮助企业纾困解难。2021年8月底,市发展改革委召开全市煤电油气运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会议,就做好2021年冬春能源增储保供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要求企业加大煤炭采购力度,积极与煤炭生产企业、运输部门协商与沟通,确保电煤库存处于平均耗用20天以上。

科学调度,精准管理。市发展改革委牵头成立全市能源保供工作专班,抽调部分工作人员实行集中办公,开启我市重点发电企业存煤情况日报制度,密切监测企业的存煤现状,及时处理和反映企业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多方发力,精准帮扶。压实责任,全力为企业做好服务保障,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国家能源聊城发电有限公司、华能聊城热电有限公司因天气、疫情等原因,煤炭无法按时送达。市发展改革委积极发挥煤电油气运联席会议作用,帮助企业协调市交警支队办理了车辆通行证。华能聊城热电有限公司负责全市主城区81%的民生供热,因现有煤炭储存场地无法满足工作需要,申请启动公司原135MW煤场作为储煤场地。市发展改革委想方设法帮助企业协调,使煤场顺利启动。针对华能电煤铁路运输存在的困难,组织华能集团和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聊城车务段、邯济公司、解庄站、聊城北站召开座谈会,商讨运输保障措施。

星光不负赶路人。回首过去的一年,发改人用汗水浇灌梦想,以实干点燃希望,正在推动这座城市加速实现“脱胎换骨”“凤凰涅槃”。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刚刚闭幕的聊城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为我市未来五年的发展描绘了新图景,市发展改革委将认真贯彻落实此次党代会精神,强化担当,压实责任,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聊城作出新贡献。



2022-02-24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5503.html 1 书写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