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迈向共同富裕
——开发区北城街道党工委领办联合社发展路径探析
■ 文/图 曹天伟 朱荣虎 甄林林
“常楼新村15903元,光岳社区12514.03元,中心新村6745.72元……”1月8日上午,开发区北城街道农民培训学校一间会议室里,14个行政村的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拿到了街道联合社不同金额的分红。
“以前常楼新村每年有4.8万元的集体收入,但全部来自集体土地流转,都是‘死钱’。联合社成立后,我们从联合社下属的乡村振兴公司拿产品,通过网络等渠道销售,按业绩分红,村集体有了经营性收入。”在常楼新村党总支副书记李长正看来,村集体有了“造血”功能,远比靠流转土地拿“死钱”重要。
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根在党建引领,要在集体经济。地处聊城城郊的开发区北城街道,长期以来受制于集体经济薄弱的掣肘,共同富裕之路困难重重。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北城街道坚持党建引领,由街道党工委牵头成立北城街道乡村振兴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并逐步吸收各村的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加入,带领群众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快步踏上共同富裕的幸福大道。
寻找乡村振兴的“幸福密码”
沿柳园路向北,出聊城城区不远,位于道路西侧的北杨集革命烈士纪念亭巍然屹立。
红色文化的浸润,让北城人养成了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品质。但长期以来,安于现状、守成求稳也让这里的村集体经济裹足不前。最直观的体现就是,街道35000多名群众绝大多数从事农业生产,增收路子越走越窄。
转机,在2021年出现。这一年的3月19日,随着开发区北城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主任梁凤英将营业执照交到李东楼、苏庄、朱王3个村的党支部负责人手中,北城街道乡村振兴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正式成立。
联合社成立后,享有统一的资源调配权、生产管理权、产品统购统销权、质量检验监督权、市场谈判权、合同签订权、统一结算权、统一产品认证权、统一品牌规划权,收益由联合社向各合作社分配,各合作社再向社员分配。
“单个合作社发展规模小、经营实力弱、市场竞争力有限,联合社成立后,实现了由‘单兵闯市场’到‘抱团打品牌’的转变,能提升合作社的整体竞争力;从长远看,可以激发农民群众内生动力,提升村集体经济的自我造血能力,促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效衔接。”谈起成立联合社的初衷,街道党工委书记杨正阳这样对记者说。
正如杨正阳所说,联合社成立后,控股成立了聊城首家街道党工委领办的集体企业——北城乡村振兴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依托街道的区位、产业、资源优势,发展教育培训、市政工程、物业管理、电子商务、农产品深加工等业务。
每一种新事物的发展,都必然经历痛苦的蜕变过程。缺资质、缺人才、缺资金,联合社成立之初,一道道难题摆在面前。
千难万难,敢闯敢拼就不难。由于没有成例,联合社申请资质遇阻。筹建小组多次与市、区行政审批机构沟通,并请求协助报请省级机构,最终获得乡村振兴联合社的成立资质。人员不足,如何保证联合社控股的企管公司正常运转?街道党工委创新思路,向企业派出第一书记和审计人员,加强对公司运行的监督管理。前期缺少启动资金,各项工作难以展开。联合社几经谈判,与聊城交大人才培训中心、山东科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在电商直播培训、北城特色品牌打造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并通过培训项目淘到了“第一桶金”。
搭班子、组队伍,争项目、闯市场,联合社摸着石头过河,各项工作一步步展开。目前,街道辖区内48个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已全部加入联合社,“发展村集体收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架构”获国家著作权登记证书。北城乡村振兴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全资控股北城使命商贸等9个子公司,业务涵盖教育培训、市政工程、物业管理、电子商务、农产品深加工等多个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380万元,创造就业岗位700个。
坚持“党建引领、共同富裕、科技赋能、管理兴企”,北城街道乡村振兴的“幸福密码”已然找到。2021年,街道所有行政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社区)增加到4个;历史性实现所有村(社区)集体经营收入零的突破,3个村庄(社区)经营性收入突破2万元。
抢抓电商风口
打开北城街道官方抖音号橱窗页面,富硒锅巴、香菇酱、杏鲍菇、剁椒茶树菇等商品映入眼帘。在“北城娃”锅巴链接页面,一位网友评价说:“一直在这里买,质量好、分量足、价格实惠。”购物橱窗里一共有26种商品,这些商品包装上,都印有“北城优品”字样。
电商销售,让越来越多的北城农产品走向全国。
2021年3月8日晚7时,北城街道常楼社区服务中心会议室,街道首期电商培训班正式开班。秦庄村的程丽早早赶来,抢占前排座位坐下。她在2020年秋天开始做电商,在快手、抖音上卖膨化机、炒冰机。“平时都是随手拍随手发,自己不会剪辑。晚上来听听课,学习短视频制作技巧,以更好地推广产品。”程丽说。
联合社成立后,如何带领群众增收致富?联合社把第一把火烧在了“电商蓝海”上。“和其他增收渠道相比,电商直播门槛低、见效快,而且北城街道农产品资源丰富,为直播带货提供了有利条件。”杨正阳介绍,街道以培育新电商新零售为切入点,积极探索“直播经济”,培育壮大直播队伍,使直播带货成为增强街域经济活力的新推手。
参加电商培训之前,25岁的郑雪莹在北城街道驻地开了一家护肤品店,生意平平,一直想通过电商平台拓宽销路。首期培训实战课上,郑雪莹第一次尝试直播带货,不到2个小时就收入了1680元。
前几期培训班打出了“名头”,报名参加培训的群众迅速增多。为了让更多群众接受培训,街道党工委创新思路,把第一期学员培养成导师,让群众培训群众。导师团队壮大后,培训班又同时开设了白天班和夜校班,在辖区4个社区均设置了培训点,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及时“充电”,习得一技之长。截至目前,北城街道已经举办了15期乡村振兴直播培训班,培训学员2000多人次。
随着电商人才培训规模越来越大,街道急需一处能够供学员实战、充电的场所。2021年8月,北城乡村振兴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乡村振兴直播基地正式投入使用。基地有容纳100多人的多功能培训教室3个、容纳40人的标准教室8个、专业电商直播间30个,同时配套建设了2000平方米的仓储物流仓库,有效满足了直播带货需求。基地负责人刘鑫介绍,基地已经准备了150多种产品供直播销售,目前已实现营业收入500多万元。
“要想富,找支部”
“成立联合社,就是要在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街道党工委的组织优势,带领群众壮大村集体经济,让‘要想富、找支部’成为现实。”在杨正阳看来,成立联合社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北城人的共同富裕。
此前,北城街道辖区各村均成立了由党支部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但受经济条件、经营管理能力等因素制约,各合作社整体实力不强,带动群众致富的能力有限。而联合社成立后,依托运营公司统筹各成员社资源,实行专业化运营管理,走企业和农民共同闯市场的新路子。
2月20日,在北城街道永丰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里,工作人员正将富硒玉米锅巴系列产品装入印有“北城优品”“北城娃”标识的外包装内。这些产品将交给北城乡村振兴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由农民主播直播销售。
“目前我们与北城乡村振兴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合作,相信借助党和政府的力量,富硒玉米锅巴系列产品会卖得更远。”永丰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杜吉国说。
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首先要有自己的品牌。北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高春霞告诉记者,长期以来,北城街道绿色农产品、文化旅游等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缺少包装营销,品牌没有打响,资源优势没有变成经济优势,“联合社的成立,为突破这一瓶颈提供了抓手。”联合社依托北城乡村振兴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整合辖区的正信原味酱油醋、国环火龙果面条、富硒锅巴、鲁昌原酒、构树茶叶等系列农产品,打造“北城优品”“北城娃”区域公用品牌。目前,已经开发了粮油、调味品、休闲零食等40多种产品,获1项设计专利、注册7项商标。
各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从乡村振兴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拿产品,通过各种渠道销售,按业绩拿分红,形成了一条良性可持续的集体增收链条。除了给村集体分红,北城街道还将产品按成本价提供给家庭经济困难的群众,让他们通过集市、网络进行销售,利润率在20%左右。
在街道党工委的帮助下,乡村振兴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扛起资金、产品、物流等方面的风险,让村集体和群众当好“销售员”就可以实现增收,从而以市场化的方式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联合社的不断发展壮大,也在不断为北城街道的共同富裕积累资本。北城街道派驻乡村振兴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第一书记刘鑫介绍,今年公司的目标营业额为5000万元,预计可为各村和群众分红500万元,并可通过投资和本部业务形成500万元左右的公共积累。同时,市政工程、物业服务等业务,也吸纳了100多名群众稳定就业和400多人“打零工”。
谢楼村村民穆丽丽去年应聘到乡村振兴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目前已经成为二级企业的运营主管,负责北城乡村振兴直播基地农民培训学院的管理,每个月的工资和绩效共有6000元左右。她说:“我从家庭妇女变成了职业女性,收入也比以前外出打工稳定多了。”
财政和各村没投一分钱,就让村集体和群众有了“长流水”。杨正阳说,北城街道将继续支持联合社发展仓储物流、农产品加工销售等产业,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更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