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守正 笃行致远

——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高质量发展探析之三

■ 曹天伟

参天之木,不忘其根;徒骇之水,不忘其源。审视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的“成长年轮”,从14年前不足10个学科、350张床位,到2021年拥有24个学科、1580张床位;从没有一位高学历人员到目前拥有63位硕士、博士及160多位高级专家的人才队伍;从原来没有一名省级以上各学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现在拥有全国学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常务理事1人,省级学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8人、常务理事2人;从资产逾亿元到现在拥有资产6.1亿元;由单一的精神病专科医院发展成为以精神科、心理科为龙头,神经科、内科、老年康复科、戒毒治疗、心身健康管理、行为艺术治疗等多学科并存的现代化医院。一株稚嫩的树苗俨然已经长成参天大树。而这如盖绿荫,正是得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的源源不断的养分。

“文化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层次,优秀的医院文化是凝心聚力的无形之手,是争先进位、塑造品牌的有效途径,是医院发展的动力之源。”医院党委书记武建胤如是说。多年来,聊城四院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并结合时代要求、发展实践继承创新,引领全院上下从外在气质到内核肌理实现系统性重塑、整体性变革,为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厚于德

打造更有温度的四院品牌

《易经》有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道德,对个人、家庭、社会,乃至整个国家和民族都有着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步入聊城四院,传统文化元素俯仰皆是。“德乃做人之本,廉是从医之道”“德高为范、医高为师、学高为尊”……在员工和患者视线所及的地方,一条条标语、一幅幅图画,在润物无声中滋养着他们的心灵。

立院必先立德。聊城四院将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道德文化作为核心内容之一,刻入医院改革发展进程。早在2015年新建大楼启用之时,医院就对院内进行重新规划,所有的建筑群都有一个富含传统文化元素的称谓:明德楼、厚德楼、仁德楼、慈德楼、善德楼、弘德楼。同时,医院建设以“四德”教育为主题的医院文化长廊,建立“青年图书角”,定期举办“青年读书交流会”,让德善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正人必先正己。医院将优秀道德文化融入员工习惯养成和日常教育,开设“道德讲堂”,讲述凡人道德故事,传播先进道德理念。在每个培训班的开班典礼上,院领导都向学员讲授“传统文化第一课”,勉励大家止于至善、与人为善。全院45岁以下员工,每人一本《弟子规》和《了凡四训》,让员工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好人,真正做以孝心报答父母、以爱心服务病人、以诚信对待客户、以忠心报效祖国的白衣天使。

员工道德素养的提升,转化为“一切为了病人”的实际行动。医院每天向患者免费提供本院种植的绿色瓜果,每月在病房为患者过集体生日,每年组织开展向贫困精神病患者捐款活动;除夕之夜与患者共同包水饺;中秋节与患者共同赏月,让那些长期游离在正常生活之外的患者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心灵家园。

如今,聊城四院已构建起以“德”为核心的“仁者爱人”的服务文化、“厚德至善”的道德文化、“和谐利他”的关系文化、“行善尽孝”的家文化等体系。以德沐浴医院内外,用善滋润患者心灵,让四院品牌更有温度和厚度。

精于新

激荡澎湃有力的发展脉动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只有对各种“新”保持高度敏感,勤于进取、精于创新,才能保持与时俱进的向上态势,进而在行动中排除万难、创造成就。聊城四院人,深谙此道。

因此,创新进取一直贯穿于聊城四院改革发展的每个阶段、各个领域。

——发展格局创新。医院开办戒酒、焦虑症、健康睡眠、中医科等特色门诊,特设老专家门诊,扩建心身医学病房;成立西院区及莘县古城院区,形成单体多院区发展新格局;加强对医联体成员单位的帮扶指导,推动优质资源下沉,真正为老百姓看好病提供便利。聊城市医学会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心身医学专委会及行为医学专委会落户聊城四院,为医院学科建设及实现“冀鲁豫三省交界疑难心理、精神疾病诊疗中心”的战略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治疗模式创新。医院坚持“凡是有利于病人心身健康、功能恢复的都是康复”的理念,在精神病患者治疗中积极拓展非药物疗法,让患者乐享“有健康、有尊严、有价值”的人生;加强临床路径精细化管理,对路径内3549项现使用项目重新梳理;对医疗技术实施分类、分级管理,强化对临床检验法等新技术项目的准入管理;发挥中医中药研究室作用,开发中医药临床应用,加大中医药管理力度;每周组织医师、心理、社工、临床药师多学科参与专家讲座、疑难病例讨论,形成“临床药师下临床、心理咨询进病房、社会工作者到床旁”的多学科融合氛围,提升疑难危重病人诊疗水平及临床医师的实战能力。

——管理理念创新。医院贯彻“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做到精神疾病“防、治、康复”结合,构建精防康复工作的社会化体系;推行精神病人“网格化”管理,精神病人检出率、管理率列山东省之首;认真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政策,提升精神病人就医能力,实现精准扶贫,精神病人肇事肇祸率达到历史最低点;安排专业技术人员下乡,全面负责乡村医生培训、精神卫生知识宣传、精神病人诊断、精神病人个案管理等工作,解决了基层“精防”技术力量薄弱问题。

——人才培养创新。医院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培养力度,2021年引进“水城优才”、学科专业人才、中医药年轻人才9名;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授课,选派骨干力量到省级以上医院进修,深入开展“精品精神分析精英培训班”,推进“双百”“双星”工程落地见效,为医院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业精于勤,进促于新。聊城四院将改革作为永恒主题,让创新成为最强旋律,发展脉动澎湃有力、后劲十足。

笃于行

坚守奉献社会的铮铮誓言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作为鲁西北地区唯一一家以防治精神疾病为特色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要有‘心怀天下’的胸襟、‘兼济苍生’的气度。”这是四院人一以贯之的追求。

多年来,医院的经营理念在变,发展方式在变,医疗方式在变,唯一不变的是“替政府分忧,为社会奉献”的医者仁心。

为了践行“绝不能让一位病人因为没钱而放弃治疗”的承诺,多年来,聊城四院积极发展公益事业,勇担社会责任。医院推出“先看病,后付费”惠民诊疗模式,并成立爱心基金会,对确实拿不出医疗费用的特困患者进行帮助;开展“党员干部联系困难家庭”活动,先后开展了“慈心一日捐”、党员与贫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结对子、爱心惠民工程、心连心惠民救助等各项公益活动;针对社区及文化部门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组织开展免费心身健康查体活动……一系列爱心之举,温暖着每一位患者的心灵。

恒有初心者,时光不欺;情系人民者,人民笃信。多年来,聊城四院承接了全市200多家企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查体及后续指导工作。医院定期举办心理健康知识大讲堂等免费讲座,定期选派资深医生深入社区、学校、乡村开展义诊。每年高考前夕,医院在所有考点设立“心理减压站”,向考生、家长发放心理健康材料,并对升入高校的贫困大学生进行资助;加盟12355青少年服务台志愿服务,成立聊城市小记者协会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将心理健康知识送入校园;开办微信平台及心理咨询、心理干预热线,为求助者纾解心理障碍,促进社会和谐……

为山九仞,行贵有恒。踏上新时代的新征程,聊城四院人正带着初春的生机和活力,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患者解病痛,为人民谋福祉,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聊城再立新功。

2022-02-25 ——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高质量发展探析之三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5530.html 1 抱朴守正 笃行致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