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养老”让晚年更美好
■ 张颖
机器人照顾老人,为老人洗衣做饭、陪伴唠嗑散步……这是电影《机器人和弗兰克》中智能机器人和独居老人共同生活的场景。
当前,“机器人协助养老”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科幻故事,曾经电影中的镜头已经成为现实。上海一家养老社区配备的机器人,不仅有医疗级别的消毒机器人,还有专门的药品配送机器人,有的机器人还可以担负起夜间巡逻等职责,大大缓解了护理人员短缺问题,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接近3亿,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他们渴望拥有更加独立、舒适、安全的晚年生活,而忙于工作的子女却无暇抽身照顾陪伴父母,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养老机器人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大大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对于智慧养老产业,我国在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2021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其中提到研制助行、助浴、情感陪护等养老助残机器人。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到,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在居家、社区、机构等养老场景集成应用,推广应用智能护理机器人等智能设备。
数字时代,面对汹涌而来的银发浪潮,“AI+养老”正在成为新的风口。在我国“9073”的养老格局(90%左右老年人居家养老,7%左右老年人依托社区养老,3%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中,居家养老是最受老年人欢迎的养老方式。近年来,机器人养老服务备受关注,科研人员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养老领域,研发出一系列陪护机器人,以解决老年人日常照料问题。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智能养老机器人行业产需量分别为1.63万、1.55万套,分别同比增长79.1%、74.2%。越来越多的养老黑科技产品、助老神器走进千家万户,实现了“人机搭配,干活不累”。
“AI+养老”服务蓬勃发展,为失能老人赋权增能提供了宝贵机遇与技术支持。相比人类照护者,养老机器人不受消极情绪影响,不会因疲惫而发生照护事故,在全天候服务、精准服务等方面优势明显,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护工欺负老人”事件出现。然而,养老机器人的应用也不可能一帆风顺。一方面,高性能的养老机器人价格高昂,限制了其推广和应用;另一方面,许多人认为机器人在应对复杂环境、情感陪护方面仍存在不足。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不久的将来,养老机器人将在提供更优质养老服务上发挥重要作用,让养老不再难。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科技的进步正在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养老革命,改变着老年人的生活。让我们拥抱未来,共同迎接这个充满爱与科技的养老新时代,让每一位老人都能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个性化的照护服务,安享幸福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