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畜”势劲发牧歌欢
——市政协专题协商会侧记
■ 本报记者 李政哲 王培源
本报通讯员 王胜男 马宁
“畜牧特色产业发展要从顶层设计开始就要重视品牌建设,制定畜牧特色产业品牌发展规划,大力实施‘地区公共品牌+企业自有品牌’共进策略,合力推进企业品牌建设。”
“目前,畜牧业发展仍不同程度存在技术水平低、养殖模式落后、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我建议提高科技水平,以新质生产力助力畜牧业发展。”
……
8月1日,一场题为“发展‘三黑两白一黄’特色畜牧产业,打造具有聊城特色的‘一桌美味佳肴’”的专题协商会在与会人员的热烈讨论中展开。
协商会上,市政协委员、基层代表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齐聚一堂,深度协商、广谋良策,共话聊城畜牧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聊城特色畜禽种质资源丰富,是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巨大宝藏,也是农业产业实现差异化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内在优势。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牢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坚持以“稳生产、优供给、强安全、保生态”为目标,以“育龙头、建基地、深加工、创品牌”为重点,打造“三黑两白一黄”(东阿黑毛驴、鲁西黑头羊、运河黑牛、白兔、白鸽、鲁西黄牛)特色畜牧产业矩阵,推动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眼下,农业领域竞争激烈,特色畜禽种质研发已成为推动地区农业发展、提升产业持续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畜牧种质研发,能够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市政协常委、市城乡规划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张书银认为,要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专门畜牧种质研发基金,完善种质质量检测标准和流程,提升畜牧业竞争力。
山东省是规模化养驴大省,聊城市是驴产品加工强市。“优良种质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繁殖力低、标准化饲养技术缺乏、深加工产品单一等问题制约着驴产业发展。”市政协常委、聊城大学农学院副院长刘桂芹建议,通过校企联合开展“高效繁育—精准饲喂—疫病防控—精深加工—产品开发”研究,构建全产业链关键技术集成体系,提升养殖、加工经济效益,推动驴产业向质量效益型、综合利用型、生态循环型转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和推广普及,农产品质量不再是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农产品的市场竞争,最终是产品品牌的竞争。
市政协常委、九三学社聊城市委员会专职副主委魏立广认为,对于我市的畜牧特色产业发展来说,提高产品的品牌溢价能力是保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极其重要的经营之道,要将品牌建设与产业发展放到同等重要的高度和位置,做到一体设计、一体建设、一体推进。
冠县烟庄街道小化新村发展肉羊产业,成为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民族村、山东省民族整村产业化品牌集聚地。该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正伟建议,政府部门加大政策扶持,强化要素保障,搭建对接平台,做好“灵芝仙草羊”的研发、养殖和品牌推广,发展特色新型养殖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主管部门的事,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金融部门等,要拿出具体可行的措施,多方联动,携手共进。”市政协常委、市水利局副局长张胜昔认为,实行多方联动、多措并举,才能让服务保障更接地气,更好推动聊城特色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在认真听取了各委员和基层代表的意见、建议后,副市长张建军表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探索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加快推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构建了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的发展新格局。下一步,将依托我市特有的畜牧业资源优势,在政策支持、科技创新、优化结构、宣传引导上加大力度,加快推进全市特色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在两个多小时的专题协商中,委员们与基层代表“把脉问诊”,问题找得准、建议提得实。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等单位相关负责人直截了当、正面回应了委员们的建言。协商现场谈问题不回避矛盾,在你来我往中凝聚起发展共识。
“今年,市政协把服务现代农业强市建设作为履职重点,将特色畜牧产业发展纳入年度‘三重’工作任务,这次专题协商会议是我们服务现代农业强市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市政协主席曾晓黎表示,下一步,市政协将继续发挥好职能优势,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强市建设,助力我市打造特色畜牧产业矩阵,更好地凝聚共识、建言资政、汇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