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蓝图
◆ 莘县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复
◆ 莘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顺利通过科技部综合评估,获得优秀等次
◆ 莘县3个农产品荣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
◆ 莘县“鲁西种苗谷”投入使用,让莘县迈向果蔬“芯片”金字塔顶端
一项项荣誉的背后,是莘县农业发展留下的深深足迹。农业是莘县的优势,近年来莘县并没有坐在“功劳簿”和“成绩单”上停滞不前,而是时刻牢记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时代担当和历史使命,先行先试、争创一流、走在前列,把莘县的优势变成了农业的“胜势”。
新春伊始,在莘州大地,到处一派繁忙景象:农田里,农民抢抓春时,起好步;直播间里,瓜香四溢,一份份订单纷至沓来……在这个春天,莘县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正在以拼搏者的姿态,绘就新时代发展蓝图!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莘县紧紧围绕“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坚持农业立县、工业强县、服务业活县,充分发挥莘县农业产业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实现农头工尾无缝衔接,打通从地头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打造以“生态健康”为核心的农产品和绿色食品主要供应基地。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在推进乡村振兴上走在前、作表率,努力为描绘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聊城画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构建一套监管体制
建立全生命周期质量监管体系
在莘县十八里铺镇新思园农业有限公司,菜农自行称重打印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
菜农只要拿出自己的身份证,在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一体打印机上刷一下,包括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在内的个人信息瞬间便在大屏上显示。点击“打印”键后,一张张带有二维码的合格证被机器依次“吐出”。合格证上明确注明了产品的名称、重量、日期、产地等信息。
“农产品质量二维码追溯系统我们已经运用5年多了,但是只能覆盖500亩以上的规模基地。为了补齐可追溯最后一环,我们在全国率先实行了电子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瞄准辖区种植散户,盯紧流通关,在村委大院、蔬菜市场、农贸企业安装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一体打印机、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蓝牙打印机等设备,要求种植散户凭证销售。” 莘县农业农村局综合执法大队中队长王磊说。
莘县是“中国蔬菜第一县”,瓜菜菌播种面积100多万亩,年总产500多万吨,总产值200多亿元。近年来,莘县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在突出重要位置,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在健全县域监测体系、创新投入品监管体系、强化追溯管理体系等方面大胆创新提升,构建起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农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安全保障网。
健全“43311”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即“四项制度”促规范、“三级监管”抓落实、“三级检测”保质量、“一个平台”强支撑、“一支队伍”严执法。投入1.2亿元建设国内领先的农安追溯平台,与三级监管机构、三级检测机构、许可经营的农资经销店、认证的生产基地信息联网,实现执法监管、农资经销、农事管理、质量检测报告等信息实时传输、数据畅通共享。
全县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9.5%以上,当地生产的瓜菜菌、畜产品、水产品、果品等禁限用农药检测合格率达到100%,为擦亮“莘县蔬菜”品牌,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提供了坚实支撑。目前,全县共有“莘县香瓜”“莘县蘑菇”“莘县西瓜”“莘县韭菜”4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莘县蔬菜”集体商标,“三品一标”认证品牌达296个。
产品供销一体化
构建线上线下农产品流通网络
安全的农产品让莘县蔬菜的品牌越叫越响,如何让优质的农产品产得出、卖得好?莘县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副局长徐庚斌给出了答案,那就是“建立产品供销一体化,线上线下齐发力”。
莘县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和农业农村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商,在服务站点、物流配送、人才培训、销售营销体系建设上,取得明显成效。目前,莘县拥有各类农村电商平台店铺2000余家,电子商务相关服务商100余家,网购网民数量超过40万人。
隆冬时节,莘县农业不改丰收底色:朝城镇的草莓、圣女果“染”上了鲜艳的红色,王庄集镇嘉士丰家庭农场的冷库里堆满了山药,燕店镇范海村的农业电商在洽谈2022年的农产品销售……
丰收景象的背后,是莘县传统农业加速向智慧农业转型的探索:推广应用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发展智慧农业破解农产品市场话语权低、品牌影响力弱等难题。
过去一年,莘县依托数字中心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对全县涉农信息化系统进行整合提升,形成智慧化架构。该县将全县230个生产基地、120家农产品加工企业、870家农资经营门市纳入系统,实现实时监控、远程监管。依托现有网络设施,开发设计农业远程诊疗服务系统,26位农业技术专家为农户提供农作物线上诊疗服务。依托中原农产品物流中心,整合规范全县产地市场,建设农产品供销平台,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配送,并配套安装电子称重系统,及时掌握市场交易信息。
在线下,依托中原现代农产品物流中心,整合县乡村三级产地市场,发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聊城配送中心作用,建设了辐射冀鲁豫周边及中原地区的农产品交易中心、集散中心、信息中心、价格形成中心。
同时,大力发展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建设项目,致力于提高农产品产区贮藏保鲜和产后商品化处理能力,增强农民择期错季销售能力,有效降低农产品产后损耗,长期保持农产品品质。
完善农业产业矩阵
建立农业大数据创新产业基地
腾讯AI种植系统、绿色乡村、全国农业大数据大屏……走进腾讯云(莘县)农业数字经济产业基地,一楼展厅内的一组组智慧农业项目及相关产品映入眼帘。
现代农业是莘县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莘县农产品靠质量打出了品牌和知名度。如何用科技手段和数字化手段为莘县现代农业产业化插上腾飞的翅膀,这一直是莘县当地政府研究的课题。如今,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腾讯云(莘县)农业数字经济产业基地已经正式投入使用。总投资10亿元的基地,总建筑面积超1万平方米,内设腾讯企业能力输出展厅、农业产业研究院、多种运营平台等,将提供农业大数据及智慧城市多种解决方案及运维服务,为莘县及周边地区传统农业提供智能化、信息化改造服务,助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东华软件、航天智慧农业等30余家企业已经入驻,为莘县引来一批优秀的技术人才,形成包括农业装备、农业文创、农业文旅、人才培养、电商物流、数字政务在内的多产业、多业态“产业矩阵”。
具有完备的产业链,是莘县最吸引腾讯的地方。腾讯切入大农业领域,依托的是技术,这就需要以完备的产业链作为基础,而莘县恰好具备这个优势。目前,莘县已形成了以燕店、河店、魏庄等乡镇为主的香瓜基地,以十八里铺等乡镇为主的大棚蔬菜基地,以朝城等乡镇为主的蘑菇基地,以董杜庄等乡镇为主的西瓜基地……在莘县,每个乡镇都有特色农产品,这让外地客商认识到“在莘县,什么菜都能找到”。
布局“种源”科技创新
打造鲁西种苗研发高地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莘县县委、县政府立即行动,开展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逐步建成数量富集、质量优良、科技领先、融合发展的种苗产业高地,建设领先全国、世界一流的“鲁西种苗谷”,打造“中国种苗第一县”。
建平台、引人才,打造中国种业“新硅谷”。根据粮食和瓜菜菌种植规模大、产量高的特点,莘县投资建设了种苗研发中心,主要包括种业发展、育苗、育种、品种4个展厅和检验检测中心、科研办公等6大区域。研发中心与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聘请吴明珠院士、方志远院士等20名种业专家为中心顾问,成立了蔬菜研究院、蔬菜产业技术研究院等16个科技研发平台,引进了分子标记、基因编辑等育种技术,是集种子研发、种苗繁育、示范种植、质量鉴定、展示推广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国一流种苗研发中心,影响全国种业发展全局“大变局”的大幕已经在莘县大地徐徐拉开。
培大企、育新种,擦亮中国农业“微芯片”。莘县出台政策,整合鑫丰种业、旭日种业、豪达种苗等20多家育种育苗骨干企业,提升育种育苗设施、规范技术标准、共享研发成果,集中资源、集中力量、集中攻关、集中突破,加快培育高产高效、绿色优质、节水节粮、专用特用的新品种,实现产量、质量的“双提升”。莘县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培育优质种业企业20多家、审定品种150多个、拥有知名商标品牌20多个,打造国家制种大县和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
拓展园、推市场,打赢中国种业“翻身仗”。发挥莘县农业产业优势,以蔬菜现代育种、数字农业、环境精准控制等技术研发与应用为重点,大力发展种苗产业,三年内完成年产小麦玉米良种5000万公斤、瓜菜种苗20亿株,在“米袋子”“菜篮子”稳产保供中贡献莘县力量;不断提升“鲁西地展园”规模和质量,邀请更多的制种企业参展,加快蔬菜新品种的推广,力争三年内将鲁西地展园打造成中国北方蔬菜地展第一品牌。